
中藥名。 宋 蘇轼 《次韻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山芎麥麴都不用,泥行露宿終無疾。”
“山芎”一詞的解釋可綜合如下:
山芎是傘形科山芎屬植物(學名:Conioselinum chinense),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傳統中醫藥中,它也被稱為“芎䓖”或“川芎”,其根莖可入藥,具有祛風止痛、活血行氣等功效。
宋代蘇轼在《次韻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中提及:“山芎麥麴都不用,泥行露宿終無疾”,說明其藥用價值在古代已被認知。
“芎”字單獨指代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與山芎同屬傘形科但不同種,需注意區分。
以上信息綜合了植物學、中醫藥及文學典籍的記載,主要來源包括權威詞典和文獻記錄。
《山芎》是一個中文詞語,它指的是一種草本植物,學名為Chuanxiong。它在中醫藥中被廣泛用作一種藥材,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
《山芎》的拆分部首是草冠部,它由草(艹)和冠(冖)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山芎》這個詞源于中文,其原始意思是來自山上的芎草。它的命名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醫藥文獻中。
《山芎》的繁體寫法為「山芎」。
在古代,「山芎」這個詞語的漢字寫法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和現在的寫法相似。
1. 這個草藥中含有大量的山芎,對于改善血液循環非常有幫助。
2. 中藥方子中常常會使用山芎和其他藥材配伍使用。
山芎可以組成一些詞語,比如「山芎茶」(一種草藥茶)、「山芎鎖陽片」(一種中藥制劑)。
與《山芎》相近的詞語有「川芎」、「辣芎」。
《山芎》的反義詞可以視為與其功效相反的詞語,比如「血液淤滞」、「病态血液循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