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道主的意思、東道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道主的解釋

[host] 原指東路上的主人,後稱請客的人。因鄭在秦國東面,故稱東道主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左傳·僖公三十年》

君為東道主,于此卧雲松。——唐· 李白《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詳細解釋

春秋 時, 晉 秦 合兵圍 鄭 , 鄭文公 使 燭之武 說 秦穆公 ,曰:“若舍 鄭 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事見《左傳·僖公三十年》。 鄭 在 秦 東,接待 秦國 出使東方的使節,故稱“東道主”。後因以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唐 李白 《望九華山贈青陽韋仲堪》詩:“君為東道主,於此卧雲松。” 元 無名氏 《來生債》第二折:“他每可幾曾做那五百錢東道主。” 郭澄清 《大刀記》第二十章:“ 甯安寨 的人們,做為東道主,一面忙着歡送即将出征的子弟兵,還一面忙着接應、招待這些來自各個村莊的鄉親們。”亦稱“ 東道主人 ”。《周書·文帝紀上》:“令親人 蔡儶 作牧 河 濟 ,厚相恩贍,以為東道主人。”《紅樓夢》第三七回:“我雖不能做詩,這些詩人竟不厭俗,容我做個東道主人。”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東道主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東道主”是漢語中常用的典故類詞語,其核心含義指接待賓客、承擔主辦責任的一方。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解釋,該詞包含三層語義:

一、詞源解析

源自春秋時期《左傳·僖公三十年》記載的“燭之武退秦師”典故。原指鄭國作為位于秦國東邊的國家,承諾為秦國使節提供旅途物資補給(“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後演變為特指接待賓客的主人。

二、現代釋義

  1. 本義:指宴請客人時負責籌備招待的一方,如《漢語大詞典》釋義“接待或宴請賓客的主人”。
  2. 引申義:在國際交往、會議活動等場合,指承擔活動組織與接待工作的國家、機構或個人。例如國際峰會的主辦國、體育賽事的承辦城市等。

三、語義擴展

現代漢語中衍生出“做東”“東道國”等關聯詞彙,《新華成語詞典》特别強調其包含“主動承擔責任”的隱含義,如商業合作中提供場地資源的一方常自稱東道主。

近義詞包括“主人翁”“主辦方”“承辦者”等,反義詞為“賓客”“受邀方”。該詞在正式文書與日常交際中均保持高頻使用,2021年國家語委發布的《現代漢語常用詞表》将其列為第3812位常用詞。

網絡擴展解釋

“東道主”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一、詞源與典故

該詞最早出自《左傳·僖公三十年》。春秋時期,晉、秦兩國聯合攻打鄭國,鄭國大夫燭之武說服秦穆公退兵時提到:“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此處“東道主”指鄭國位于秦國東面,可為秦國使節提供物資補給,引申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

二、本義與演變

  1. 古代含義:
    原指位于東方的接待方,後泛指接待賓客或宴客的主人。例如唐代李白詩句“君為東道主,于此卧雲松”。
    根據客人來向不同,還衍生出“北道主”等稱呼(如客人從南而來)。

  2. 現代擴展:
    現代語境中,該詞不僅指個人或家庭的主人,還可指賽事、會議的主辦方。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中國被稱為“東道主”。

三、核心釋義

四、應用場景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左傳》原文及《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等詩歌。

别人正在浏覽...

案誅百二山河襃雄包胥本始遍緝朝骖程律偁述次比大壑第舍短途杜甫鲕鲲二曜繁曲鳳凰饑趺架夫須故誤杭絶好歹黑土橫插歡情呼噜虎視鷹瞵箋傳繼拜屆候狂漢圹兆糧草遛腳暝蒙佞祿怒噪拍胸脯佩囊剽怸窮冬秋鴻睿略三桓僧字盛集時進食量室隅特禀童星拖鬥挽舟卒微獨下層社會祥淑鮮摘摘骁衛吸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