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明 末農民起義領袖 李自成 。 蔡東藩 《明史演義》第九八回:“ 李闖 為亂十餘年,忽盛忽衰。”
“李闖”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言用法進行區分:
1. 曆史人物特指 指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1606-1645),因其曾自稱“闖王”而得名。該用法多見于史書及文學作品,例如:
2. 成語化引申義 極少數語境下,“李闖”被引申為形容詞性成語,含義為“勇猛果敢、敢于冒險”。此用法源于李自成的曆史形象,但現代使用頻率較低,需注意語境是否支持比喻義。
補充說明:
李闖是一個姓氏加名字的組合,李作為姓氏較為常見,闖則是一般用作名字。因此,李闖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姓名。
李的部首是木,總筆劃數為7。
闖的部首是門,總筆劃數為16。
李闖的來源沒有特定的含義,它是将一個常見的姓氏和一個常見的名字組合而成的。
繁體字中的李闖和簡體字是一樣的,沒有區别。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李闖這個姓名在古代并沒有特殊的寫法,仍然是用李和闖這兩個字來表示。
1. 李闖是我大學同學的名字。
2. 李闖今年已經工作了五年。
李家、李明闖、李大闖等。
李駿、李鵬、李俊等。
王興、張宇、劉強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