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紀的意思、本紀的詳細解釋
本紀的解釋
[Benji] 中國古代紀傳體史書中的帝王傳記,“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故曰本紀。又紀,理也,絲縷有紀。而帝王書稱紀者,言為後代綱紀也”(《史記》索隱)
《項羽本紀》
詳細解釋
(1).根本綱紀。《管子·問》:“凡立朝廷,問有本紀。” 尹知章 注:“所問之事,必有根本綱紀。”
(2).始末原委。《三國志·蜀志·秦宓傳》:“願明府勿以 仲父 之言假於小草,民請為明府陳其本紀。”
(3).紀傳體史書中帝王的傳記。《史記·太史公自序》:“作《五帝本紀》第一。” 唐 劉知幾 《史通·本紀》:“及 司馬遷 之著《史記》也,又列天子行事,以本紀名篇,後世因之,守而勿失。”《史記·五帝本紀》 唐 張守節 題解:“ 裴松之 《史目》雲:‘天子稱本紀,諸侯曰世家。’本者,繫其本系,故曰本;紀者,理也,統理衆事,繫之年月,名之曰紀。” 清 趙翼 《廿二史劄記·各史例目異同》:“古有《禹本紀》、《尚書》、《世紀》等書, 遷 用其體,以述帝王。”
詞語分解
- 本的解釋 本 ě 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藥)。無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本末(頭尾;始終)。根本(根源;徹底;本質上)。 草的莖,樹的幹: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體。 原來:本來。本領。
- 紀的解釋 紀 (紀) ì 記載:紀年。 * 。紀行(妌 )。紀實。紀念。紀傳(刵 )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叙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紀事本末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
網絡擴展解釋
“本紀”是中國古代紀傳體史書中用于記載帝王生平事迹的專用體例,其核心含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定義
“本紀”是紀傳體史書(如《史記》)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記載帝王的言行政績,按年月順序編排重大曆史事件。該體例由司馬遷首創,名稱源于“本其事而記之”,同時取“綱紀”之意,強調為後世提供治國準則。
二、功能與特點
-
結構地位
本紀通常位于史書最前端,作為全書總綱,統領世家、列傳等其他體例内容。例如《史記》以十二本紀為框架,串聯起從黃帝到漢武帝的曆史脈絡。
-
内容特征
- 以帝王為核心,但存在例外:如《呂太後本紀》記載未稱帝的呂雉,《項羽本紀》記錄未正式稱帝的項羽,體現史家對實際權力者的重視。
- 采用編年體形式,按時間順序梳理重大事件。
三、延伸含義
在非史學語境中,“本紀”亦可指代根本綱紀,如《管子·問》中“凡立朝廷,問有本紀”,強調治國的基本原則。
四、典型示例
-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颛顼等上古帝王。
- 《史記·高祖本紀》: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傳記。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史書中的本紀内容,可參考《史記》等原始文獻或權威曆史解析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本紀》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示,共有6畫。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時期,是一個曆史悠久的詞彙。
在繁體字中,本紀的寫法是「本紀」,字形略有不同,但仍保留了原始的詞義。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但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時期的一些痕迹。然而,這些古代的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演示如何在句子中使用《本紀》:
《資治通鑒》是一部記錄曆史事件的本紀。
與《本紀》相關的組詞有:編纂、編年史、曆史學、記載等。它們都涉及到記錄曆史事件或編寫曆史文獻的概念。
與《本紀》意義相近的詞包括:紀實、記述、記載、史料等。它們都有記錄或描述曆史事件的含義。
與《本紀》意義相反的詞可能是:虛構、編造、捏造等。這些詞都表示與事實不符或缺乏真實性。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