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儀容整潔端莊。《南史·袁粲傳》:“ 愍孫 清整有風操。”《新唐書·李勉傳》:“ 勉 少喜學,内沉雅,外清整。”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三:“見骨格清整,白鬚飄然。”
(2).清峻嚴整。《宋書·夷蠻傳·诃羅陁國》:“王法清整,無相侵奪。”《南史·張齊傳》:“ 齊 手不知書,目不識字,在郡清整,吏事甚修。”
“清整”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īng zhěng,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釋:
儀容整潔端莊
形容人的儀表、舉止幹淨利落且莊重得體。例如《南史·袁粲傳》提到“愍孫清整有風操”,《新唐書·李勉傳》中亦用“外清整”描述人物風貌。
清峻嚴整
多用于形容環境、法度或文風的嚴謹有序。如《宋書·夷蠻傳》中“王法清整,無相侵奪”,強調制度或治理的嚴明。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該詞在古代典籍中常見于人物品評或社會風貌描寫。例如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中“骨格清整,白須飄然”,既指外貌整潔,又隱含氣度不凡。
現代語境中的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清整”,更多以近義詞(如“整潔”“嚴整”)替代,但在文學或曆史讨論中仍可能出現。
“清整”兼具外在儀态與内在秩序的涵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南史》《新唐書》等古籍用例。
清整是指整潔、幹淨,沒有雜亂的意思。
清整的拆分部首是氵(水部),拆分筆畫是10畫。
清整來源于漢字演變而來,在古代意為把雜物清理整齊。
《清整》的繁體字為「淸整」。
古代漢字寫法中,「清整」的寫法有所差異,有時會将「整」寫作「正」。
1. 她把桌子上的書籍整理得很清整。
2. 這家餐館的衛生情況一直保持得非常清整。
1. 整齊:指整個有序,沒有亂雜。
2. 整潔:指幹淨,沒有髒物。
整理、整頓、整潔、整齊
雜亂、髒亂、淩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