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征的意思、地征的詳細解釋
地征的解釋
土地稅。《周禮·地官·大司徒》:“制天下之地征。” 鄭玄 注:“征,稅也。” 唐 顔萱 《過張社處士丹陽故居》詩:“柴扉草屋無人問,猶向荒田責地征。”亦指征收地稅。 宋 王安石 《吳省副轉官制》:“三司地征,使務為劇,往貳厥事,不勞而能。疇其積功,遷位一等。”
詞語分解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 征的解釋 征 (③征⑦徵) ē 遠行:長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遠行的船)。 用武力制裁,讨伐: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戰(出征作戰)。南征北戰。 召集: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馬。 收
網絡擴展解釋
“地征”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dì zhēng”,其核心含義是土地稅。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地征”指古代對土地征收的賦稅,屬于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例如《周禮·地官·大司徒》提到:“制天下之地征”,鄭玄注釋為“征,稅也”。這一制度體現了古代國家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和稅收政策。
2.曆史文獻中的用法
- 《周禮》:作為中國古代重要典籍,明确記載了地征作為土地稅的法律依據。
- 宋代王安石《吳省副轉官制》:“三司地征,使務為劇”,說明地征是當時政府財政管理的關鍵部分。
- 唐代顔萱《過張社處士丹陽故居》:“猶向荒田責地征”,反映了土地稅征收的社會現象。
3.延伸含義
除了土地稅,部分文獻中“地征”也指征收土地稅的行為(如宋代王安石相關描述),而非僅指稅種本身。
4.現代相關概念
需注意“地征”與“土地征用”的區别:
- 土地征用:現代法律概念,指國家因公共利益征收集體土地并給予補償(如提到的“征地”),屬于行政強制行為。
- 地征:專指古代土地稅,兩者性質不同。
5.例句參考
- “柴扉草屋無人問,猶向荒田責地征。”(唐·顔萱)
- “三司地征,使務為劇,往貳厥事,不勞而能。”(宋·王安石)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古籍及詞典釋義(如、4、7),如需進一步了解現代土地制度,可參考相關法律條文(如)。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地征(dì zhē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地”和“征”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地”字的部首是“土”,總共有4畫。
- “征”字的部首是“彳”,總共有9畫。
“地征”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地征”指的是國家對民衆征收土地及其産出的稅收,作為國家收入的一種方式。
“地征”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在不同的時期有過多種寫法,但對于“地征”這個詞來說,沒有特定的古時寫法記錄。
以下是關于“地征”一詞的例句:
1. 政府對土地進行地征,以支持國家建設。
2. 地主對農民進行地征,使他們生活困難。
與“地征”相關的組詞有:“征收”、“地稅”、“地方稅”等。
近義詞是:“土地稅”、“國稅”。
反義詞是:“地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