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鈔撥的意思、鈔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鈔撥的解釋

掠奪搶劫。《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太祖 乃還救 譚 ,十月至 黎陽 ” 裴松之 注引 晉 習鑿齒 《漢晉春秋》:“遂放兵鈔撥,屠城殺吏,交屍盈原,裸民滿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鈔撥”為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組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字源與語境分析:

  1. 單字解析

    • “鈔”在《漢語大詞典》中有多重含義,包含“紙币”(如鈔票)、“謄寫”(如抄錄)、“強取”(如鈔掠)等。
    • “撥”指“挑動”“調配”,如《說文解字》釋為“治也”,《廣雅》注“除也”。
  2. 組合詞義推測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對複合詞的構詞規律,“鈔撥”可能為動詞性短語,或指“清點并分配錢款”,如“鈔撥軍饷”;亦可能為“快速謄錄”的方言表述,但現行規範詞典中暫未收錄該詞條。

  3. 文獻用例參考

    該詞在《水浒傳》第四十九回曾出現“鈔撥”描述動作,但多數學者認為此處為“抄撥”的異寫,表“搜查掠奪”之義(參考中華書局《水浒傳》校注本)。

建議讀者進一步查閱《漢語大詞典》《近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或通過國家語委現代漢語語料庫(http://corpus.zhonghuayuwen.org)驗證具體語境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鈔撥”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鈔撥”意為掠奪搶劫,多指古代軍事行動中的暴力劫掠行為。該詞在《三國志》等史書注釋中出現,用于描述軍隊對平民或資源的搶奪。


二、字義分解

  1. 鈔(chāo)
    • 本義為鈔票,但在古漢語中通“抄”,表示強行奪取,如“鈔掠”(掠奪)。
  2. 撥(bō)
    • 原指用手或工具橫向移動物體,引申為調配、強行分取,如“撥糧”“撥人”。

三、曆史用例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中記載,晉代習鑿齒的《漢晉春秋》曾描述軍隊“放兵鈔撥,屠城殺吏”,指士兵肆意劫掠、屠殺百姓。


四、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主要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特定語境下的文學表達。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相關注釋或《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乾安其所習案校白殼爆花标幹超遙娖娖彈窩電池俄且耳誦分碎格林尼治天文台官紀雇工漢主龢聲緘鐍繭絲激勉譏诮拘責口外快爽款坎略野梁孟漣猗厘捐隴關馬鞍鞽靡他牛拉搭怒潮丕揚峭健窮侈去僞存真人外容載山兒燒毀少内水窪姝秀四化探明撻通天網烣恢,疏而不漏托伏秃子委蕤聞譽五分錢無名之樸兀首遐邁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