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羽翼。《舊唐書·馬周傳》:“臣謂宜賦以茅土,疇其戶邑,必有材行,隨器方授,則雖其翰翮非強,亦可獲免尤累。”
“翰翮”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古代文獻及現代解釋綜合理解:
本義
“翰翮”指鳥的羽翼,由“翰”和“翮”兩字組合而成:
文獻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舊唐書·馬周傳》:“雖其翰翮非強,亦可獲免尤累。”此處比喻輔佐之力或才能。
該詞多用于古文或書面語,現代使用較少。若需引用,建議結合上下文明确其具體指向(如羽翼、才能或文采)。
《翰翮》一詞的意思是指鳥類飛翔時留下的痕迹,也用來形容人的才華或書法的墨迹優美流暢。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羽”和“又”,共有13個筆畫。
《翰翮》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翰飛》這首古代詩歌中,用來描述鳥類飛翔的景象。後來,這個詞不僅延伸到描寫人的才華和筆墨,還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翰翮》的繁體字為「翰翮」。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翰翮》在古時候的寫法為「翰闑」。
1. 他的書法功底深厚,每一筆都像《翰翮》一樣優美流暢。
2. 這位作家的文字裡流淌着詩意的《翰翮》,讀起來非常動人。
翰墨、翰林、翰応
筆翰、墨香、書香
笨拙、生澀、拙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