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相的意思、無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相的解釋

(1).無人扶助。《左傳·僖公十五年》:“《歸妹》之《睽》,猶無相也。” 杜預 注:“《歸妹》,女嫁之卦;《睽》,乖離之象,故曰無相。相,助也。” 陸德明 釋文:“相,息亮反。”《禮記·仲尼燕居》:“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 孔穎達 疏:“相,謂扶相。”

(2).佛教語。與“有相”相對。指擺脫世俗之有相認識所得之真如實相。 南朝 梁 蕭統 《和梁武帝遊锺山大愛敬寺詩》:“神心鑒無相,仁化育有為。” 唐 姚合 《過欽上人院》詩:“有相無相身,惟師説始真。”

(3).沒有福相。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九:“父母無相,惟生六女,無有一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無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類:

一、道家哲學本源

“無相”最早源于道家思想,指“道”的玄虛無形特性。老子在《道德經》中描述:“是謂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忽恍”,強調超越具體形象的宇宙本質。這一概念比佛教的“無相”早出現約兩個世紀,成為道家核心哲學理念之一。

二、佛教核心概念

佛教将“無相”發展為重要術語,與“有相”相對,指脫離世俗認知的真如實相:

  1. 本質特性:真如自性空寂靈明,如《壇經》所述“心平如水,即是不住相”,強調不執着于外相。
  2. 認知方式:通過“心不礙相”的觀照,達到“視而不見”的超越狀态,如水中映月般不染着。

三、古代漢語引申義

  1. 無人扶助:見于《左傳·僖公十五年》“《歸妹》之《睽》,猶無相也”,杜預注“相,助也”。
  2. 缺乏福相:晉代幹寶曾用此義,指面相學中的不吉之兆。

四、實踐體驗層面

在修煉中,“無相”被描述為特殊境界:


注:如需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不同流派的詳細差異,可參考《道德經》《壇經》等典籍及相關宗教哲學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相

無相是一個意義深遠的詞彙,常用來形容沒有形象、沒有相貌或沒有特定形态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相的拆分部首是無字旁(ㄨ)和目字底(目),它共有7個筆畫。

來源

無相一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是描述無始無終的佛性或空性的概念。後來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如藝術、哲學等。

繁體

無相的繁體字為「無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無相的「相」字常用「目」字代替,寫作「無目」。表示沒有特定形象或形态。

例句

1. 佛教認為衆生的本性都是無相的。

2. 這幅畫以無相的形态展示了抽象的概念。

組詞

無憂無相、無聲無相、無影無相

近義詞

無形、無态、無象

反義詞

有相、有形、有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