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平津的意思、平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平津的解釋

(1).坦途;大道。 晉 陶潛 《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詩:“平津苟不由,栖遲詎為拙?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别!” 唐 昙翼 《招隱》詩:“連峯數千裡,修林帶平津。”

(2).古地名。 漢 時為 平津邑 , 武帝 封丞相 公孫弘 為 平津侯 ,即此。後多用為典,亦以泛指丞相等高級官僚。 前蜀 貫休 《酬韋相公見寄》詩:“空諷 平津 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門麼?” 宋 歐陽修 《寄題相州榮歸堂》詩:“不須授簡樽前客,好學 平津 自有文。” 清 吳偉業 《東萊行》詩:“侍中叩閣數彊諫,上書對仗彈 平津 。”

(3).舊時 北平 (今 北京 、 天津 )的并稱。 茅盾 《歡迎古物》:“ 平 津 尚未陷落,而古物已經裝箱待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平津"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以下為詳細釋義:

一、字面含義與曆史典故

  1. 坦途/大道
    原指平坦的道路或重要通道,常見于古籍。如晉代陶潛詩雲:"平津苟不由,栖遲詎為拙"(),以"平津"比喻人生應遵循的正道。

  2. 古地名與官職象征
    漢代平津邑(今河北鹽山南),因漢武帝封丞相公孫弘為"平津侯"而聞名。後世常以"平津"代指高官顯爵,如唐代貫休詩句"空諷平津好珠玉"()。

二、地理指代 3.北平與天津的合稱
近代特指舊時北平(今北京)和天津,如茅盾《歡迎古物》提及"平津尚未陷落"(),該用法與1949年前的行政區劃名稱相關()。

補充說明

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及愛問教育()等來源獲取更多例句與曆史沿革。

網絡擴展解釋二

1.平津的意思

《平津》是一個地理名詞,表示“平原地區與河津地區的交界處”。

2.拆分部首和筆畫

平津的部首是“氵”(三點水),總共由8畫組成。

3.來源

“平津”一詞來源于河北省天津市的地理特征。河北平原和渤海灣之間的河津地區交界處,形成了平津這一地理名稱。

4.繁體

平津的繁體字為「平津」。

5.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平津的寫法有時會稍有不同。有些文獻中将津寫成“津”,就是隻有5畫。

6.例句

1. 外地旅客來到平津,可以欣賞到河北平原和渤海灣的美景。

2. 平津地帶的農田肥沃,出産大量糧食。

7.組詞

平津并非一個單獨使用的詞彙,它更常出現在地域名詞中,如平津平原、平津地區等。

8.近義詞

與平津意思相近的詞彙有:平原、津川、江洲。

9.反義詞

平津的反義詞可以是山區、丘陵等地理名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