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且齊的意思、筆且齊的詳細解釋
筆且齊的解釋
蒙語“必闍赤”的音譯。 元 代司文書之官。其職掌略同于 清 代的筆帖式。《續資治通鑒·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既奏,其所奉旨雲何,令同列知而後書之簿;不明以告而輒書簿者,杖筆且齊。”原注:“舊作‘必闍赤’,今改。” 清 梁章鉅 《稱謂錄·筆帖式古稱》:“案 漢 稱令史,至 元 稱筆且齊, 遼 稱南院郎君、南院掾史,又稱敞史,皆今之筆帖式也。”參見“ 必闍赤 ”。
詞語分解
- 筆的解釋 筆 (筆) ǐ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寫字、畫畫
網絡擴展解釋
“筆且齊”是蒙語音譯詞,源自“必闍赤”(或“必阇赤”),為元代官職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
詞源與含義
該詞是蒙語“必闍赤”的音譯,意為“掌管文書者”。元代設立此官職,主要負責文書起草、記錄及檔案管理,職能與清代的“筆帖式”類似。
-
曆史背景與職責
據《續資治通鑒》記載,筆且齊需在奏事時明确記錄皇帝旨意,并與同僚共同确認後歸檔。若擅自記錄未公開的旨意,将受杖刑處罰。其工作性質體現了元代對文書管理的嚴格規範。
-
語言與結構解析
- “筆”對應其文書職能,“且齊”為音譯部分,無實際漢語字面意義。
- 注音為“bǐ qiě qí”,其中“齊”在此處讀作“qí”,與“整齊”無關,僅作音譯用字。
-
相關考證
清代學者梁章鉅在《稱謂錄》中提及此職,并指出“筆且齊”為元代對“必闍赤”的漢譯調整,進一步佐證其曆史沿革。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證,可參考《續資治通鑒》及《稱謂錄》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筆且齊》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筆且齊是一個成語,形容字迹工整規範、書寫整齊。
拆分部首和筆畫
《筆且齊》這個詞由四個漢字組成,每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筆:部首為⺊,共7畫
- 且:部首為一,共5畫
- 齊:部首為齊,共16畫
來源
《筆且齊》一詞的源于中國古代的書法理論。在古代,書法被視為一種藝術形式和文化素養的象征,講求字迹工整、書寫規範,以展現書法家的功力和審美情趣。因此,出現了這個成語以形容字迹整齊、書寫規範的标準。
繁體
《筆且齊》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書寫形式為《筆且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包括一些筆畫的書寫順序和形态。研究古代漢字的曆史演變可以深入了解漢字的發展和變化。針對《筆且齊》中的字,古代的漢字寫法應該與現代相似,但可能存在一些細微差别。
例句
以下是一個例句來展示《筆且齊》的用法:
他的字寫得非常好,字迹筆且齊,令人贊歎不已。
組詞
《筆且齊》這個成語并不常用于組詞,因此沒有明确相關的組詞。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
- 字迹工整
- 筆迹規範
反義詞:
- 筆馬粗糙
- 字迹潦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