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屬。 清 鈕琇 《觚賸·兩海賊》:“自 康熙 壬寅,奉有海禁之旨,於是盡掣其船,分泊港汊,遷其孥屬於城内。”
“孥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家屬,尤其強調妻子、兒女等家庭成員。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孥”本義指子女,後擴展為妻子和兒女的統稱(如“妻孥”);“屬”意為親屬、附屬。組合後,“孥屬”指家庭中的直系親屬成員,常見于古代文獻中。
文獻例證
清代鈕琇在《觚賸·兩海賊》中記載:“遷其孥屬於城内”,意為将家屬遷入城内。此處“孥屬”即指海賊的家屬群體。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下的書面表達。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文用例或相關詞彙,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獻。
孥屬(nú shǔ),指子女和家屬,表示親屬關系。
孥屬的拆分部首是子(zǐ)和屬(shǔ),分别有三和12個筆畫。
孥屬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描述子女和家屬的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孥指子女,屬指家屬。結合在一起就表示子女和家屬的意思。
孥屬是孥屬的繁體寫法。
在古代,孥屬的字形寫作孥屬(nú shǔ)。其中,孥的字形稍有不同,屬的字形相對保持一緻。
他們是我親愛的孥屬。
孥屬的相關詞彙有:
孥屬的近義詞有:
孥屬的反義詞是外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