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土的意思、五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土的解釋

(1).山林、川澤、丘陵、水邊平地、低窪地等五種土地。《孔子家語·相魯》:“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 王肅 注:“五土,一曰山林,二曰川澤,三曰丘陵,四曰墳衍,五曰原隰。” 宋 王禹偁 《籍田賦》:“興五土之利,固必躬而必親;同 三代 之風,復不矜而不伐。” 章炳麟 《駁中國用萬國新語說》:“視五土之宜,以分其剛柔侈斂。”

(2).指青、赤、白、黑、黃五色土。古代帝王鋪填社壇分封諸侯儀式所用之土。 唐 王維 《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淨覺禅師碑銘》:“詰朝而五土開國,信宿而駟馬朝天。” 趙殿成 注:“ 蔡邕 《獨斷》:天子大社,以五色土為壇。皇子封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東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授之各以其所封之色,歸國以立社,故謂之受茅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五土”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核心含義及文化背景:

一、五種土地類型

指中國古代對土地的五種自然分類,具體包括:

  1. 山林:山地與森林地區
  2. 川澤:河流湖泊等水域
  3. 丘陵:起伏的低矮山地
  4. 墳衍:水邊平坦的肥沃土地
  5. 原隰:低窪潮濕的濕地
    這一分類最早見于《孔子家語·相魯》,強調因地制宜的農業管理思想。

二、五色土制度

指青、赤、白、黑、黃五種顔色的土壤,用于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儀式:

延伸含義

現代語境中,“五土”可比喻事物的多樣性或綜合多個方面,例如描述資源、人群的全面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分封儀式的細節,可參考《孔子家語》《獨斷》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五土》的意思

《五土》是一個詞彙,意思是指古代中國五嶽之地,即泰山、華山、華山、恒山和萊山。這五座山峰分布在中國不同的地理區域,代表了中國的地理特征和文化象征。

拆分部首和筆畫

《五土》這個詞由“土”部首和“五”作為整體構成。

“土”字的部首是“土”,筆畫數量為3。

“五”字的部首是“一”,筆畫數量為4。

來源

《五土》一詞的來源追溯到古代文獻和神話傳說。中國古代有關五嶽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尚書·洪範》中,後來逐漸演變成代表五嶽地區的“五土”。

繁體

《五土》的繁體字為「五 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五土》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書寫。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可能隨着時代的變遷而有所改變。

例句

1. 五土之地,風景秀麗,吸引了許多遊客。

2. 我們前往五土進行了一次難忘的旅行。

組詞

五嶽、土地、五行、土壤。

近義詞

五嶽、五山、地方。

反義詞

水土、他域、外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