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孤貞的意思、孤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孤貞的解釋

挺立堅貞;孤直忠貞。 南朝 宋 鮑照 《學劉公幹體》詩之二:“歲物盡淪傷,孤貞為誰立?賴樹自能貞,不計迹幽澁。” 唐 陸贽 《論裴延齡奸蠹書》:“或者聖旨以其甚遭嫉怨,而謂之孤貞,可託腹心;以其好進讒諛,而謂之盡誠,可寄耳目。” 宋 謝翺 《瓊花引》:“孤貞抱一不再識,夜歸 閬風 曉無蹟。” 王闿運 《<桂頌>序》:“似别有懷抱,自負孤貞,不奪不移,有符於大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孤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用法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拆分

    • 孤:指孤獨、單獨,可引申為失去依靠或獨立的狀态。
    • 貞:本義為堅定、忠貞,後也指堅守節操或信仰。
  2. 常見解釋

    • 孤獨無依:形容人處于孤立無援、缺乏伴侶或支持的境遇。
    • 堅貞不屈:強調在逆境中保持正直、忠誠的品格,多用于文學作品中。

二、語境差異

  1. 現代用法
    側重“孤獨”的物理或情感狀态,如描述單身、獨居者的處境。

  2. 古典文學用法
    多指精神層面的堅守,例如:

    • 南朝鮑照《學劉公幹體》以“孤貞”喻竹的挺拔不屈。
    • 宋代謝翺《瓊花引》用“孤貞抱一”贊美高潔品性。
    • 王闿運《桂頌》序言中,借“孤貞”表達對氣節的推崇。

三、典型例句


四、總結

“孤貞”一詞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文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孤貞

《孤貞》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孤”是由“子”和“瓜”兩個部首構成,共有四畫;“貞”是由“貝”和“十”兩個部首構成,共有二畫。

來源

《孤貞》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靜女》一篇中,原文為“靜女其曰,維子之故,曰孤貞乎,其父之蚩。”意為安靜的女子說,因為你是孤獨而堅貞的,為你父親感到擔憂。

繁體

《孤貞》繁體字為「孤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孤字的寫法是「固」,貞字的寫法是「靖」。

例句

1. 她在失去親人後,一直保持着孤貞的身影。

2. 他以孤貞的精神堅守着自己的信念。

組詞

固貞、孤獨、堅貞、堅強

近義詞

孤獨、孤單、孤立、寂寞

反義詞

和諧、伴侶、親密、團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