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修的意思、束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修的解釋

見“ 束脩 ”。 1.十條幹肉。舊時常用作饋贈的一般性禮物。2.古代入學敬師的禮物。3.指學生緻送教師的酬金。4.借指薪俸。5.束帶修飾。6.約束修養。7.也謂斂容肅敬。8.束載幹肉。引申為攜帶幹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修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本義與引申義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古代拜師之禮

指十條幹肉捆紮成的禮物。此義源自先秦時期弟子初次拜見師長時敬獻的薄禮,象征尊師重道之禮。《論語·述而》載孔子所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注:“脩”為“修”的古字),即指凡攜帶十條幹肉作為見面禮者,孔子皆願收為弟子。此禮制在《禮記·少儀》中亦有相關記載,體現了古代教育禮儀的規範性。

二、引申義:自我約束與修養

後引申為約束言行、修養德行之意。如《後漢書·馮衍傳》中“束修守善”即指嚴謹自律、恪守善道。現代漢語中,“束修”更側重表達自我檢束、修身養性的行為準則,如“束修自好”形容人嚴于律己、保持高尚節操(《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5卷)。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3.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4. 《論語·述而》 中華書局點校本
  5. 《禮記·少儀》 上海古籍出版社箋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

“束修”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一、古代禮俗中的“束修”

  1. 本義與起源
    “束修”(也寫作“束脩”)原指十條幹肉捆紮成的禮物,是古代學生拜師時敬獻的見面禮,象征對師者的敬意。這一傳統最早可追溯至孔子時期,《論語·述而》記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意為隻要學生帶着束脩來求學,孔子便會教導他們。

  2. 演變與擴展
    隨着時代發展,“束修”逐漸演變為學費的代稱。例如明清小說中常以“束修”指代學生支付給教師的酬金(如《儒林外史》提到“幾兩銀子束修”),并成為古代教育體系中的常見術語。


二、成語與引申含義

  1. “束修”的比喻義
    作為成語,“束修”被引申為“因自身能力或外界限制而無法突破”的困境。例如“束修其心”表示約束修養,“束修其行”指行為受限。

  2. 其他用法

    • 束帶修飾:指初入仕途或入學時整饬儀容的禮節(如《後漢書》中“束修其心”)。
    • 約束修養:強調自我規訓與品德修整。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案例或文獻出處,可參考《論語》《後漢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八次半解采榷參附慘怨拆副程儀伧儜扯腿遲暮楚鎮促成大荊啖說多謀善慮反路反求諸己飛誣幹晖光熙貴炁閡滞洪奧紅潤環周恢恢有餘渾渾建弼解悅畸畯勁旅禁署矍踢磕頭碰腦況老羸國略去涼堂慢然面面厮觑名我固當拍浮蟛蚏器類秦庭之哭求歡乳狗入國問俗沙鈎緔鞋陝塞適行手勅四睇司市頭直上五伯污镘烏台使君骛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