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水名。即今 雅砻江 。其與 金沙江 合流後的一段,古時亦稱 若水 。《呂氏春秋·適音》:“帝 顓頊 生自 若水 。” 南朝 陳 徐陵 《陳文帝哀冊文》:“ 若水 傳帝,熏風禦民。”
“若水”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水名
指古代河流名稱,即今四川境内的雅砻江,其與金沙江合流後的河段在古時也稱為若水。這一名稱最早見于《呂氏春秋·古樂》,記載帝颛顼出生于若水地區。
地理延伸
古文獻中常将若水與長江上遊水系關聯,例如《水經注》提到若水與金沙江交彙後的水域範圍。
哲學象征
源于《道德經》的“上善若水”,意為最高境界的善行如同水一般,滋養萬物而不争名利,體現柔韌、包容的品格。
性格特質
現代常以“若水”形容人溫和、深邃的性情,例如《長生界》中的角色若水被塑造為溫柔而令人惋惜的形象。
性格特征
若水作為名字,寓意“適應力強、豁達聰慧”,源自“若”字的靈活與“水”的包容性。
音律美感
讀音為ruò shuǐ,音調平仄相間,朗朗上口,常用于寄托對柔和品格的期許。
若需更多文獻或地理考據,可參考《漢典》或《水經注》相關記載。
若水一詞在文學中常常用來形容水的柔和、安靜、如同秋水般的靜谧之意。它通常用來比喻人的性格或者景物的特質。若水的形象給人一種甯靜、優雅的感覺,表達出一種清幽、淡泊的境界。
若水的偏旁部首是水,表明它與水相關。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若水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詩詞中,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紅闌幹。曲曲若蛇行細細,盡入桃花一徑看。”其中的“曲曲若蛇行細細”一句就用到了若水這個詞。後來,若水這個詞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文學創作中。
在繁體字中,若水的寫法與簡體字中相同,沒有發生改變。
在古代漢字中,若水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在《康熙字典》中,若水的寫法為“若淂”,表示水流柔軟平緩之意。
1. 她的性格像若水一般溫和,從不與人争吵。
2. 這幅畫中山水的表現非常詳細,若水的景色令人陶醉。
組詞:若水靈動、若水風姿、河水如若、若水無痕。
近義詞:秋水、溪水、湖水。
反義詞:急流、瀑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