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褐的意思、髡褐的詳細解釋
髡褐的解釋
指僧人。 唐 劉蛻 《江南論鄉飲酒禮書》:“﹝王公大人﹞有擎跽稽首于髡褐之前,畏敬戒慎,有終日不敢嗜酒肴,不敢近妾婦者。”
詞語分解
- 髡的解釋 髡 ū 古代剃去男子頭發的一種刑罰:髡首(剃去頭發,光頭)。髡鉗(剃去頭發,并用鐵圈束頸)。 古代指和尚。 古代稱修剪樹枝。 筆畫數:; 部首:髟; 筆順編號:
- 褐的解釋 褐 è 粗布或粗布衣服:短褐。 黑黃色:褐煤(煤的一種,多為褐色,除可作燃料外,還可以提煉汽油、煤油、焦油等。亦稱“褐炭”)。褐藻(藻類植物的一大類,褐色,是海底最主要的藻類,富含碘質和膠質,海帶就是
專業解析
"髡褐"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由"髡"和"褐"兩個單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結合兩字的古義來理解:
-
本義指受髡刑者所穿的粗布衣:
- 髡 (kūn): 本義指古代一種剃去頭發的刑罰(髡刑),後也指僧侶削發出家。如《說文解字》:“髡,剃發也。”
- 褐 (hè): 本義指用粗麻或獸毛編織的衣物,泛指貧賤者所穿的粗布短衣。如《說文解字》:“褐,編枲襪。一曰粗衣。”
- 因此,“髡褐”字面意思是指被處以髡刑的人所穿的粗劣衣服,象征着罪人的身份和低賤的地位。
-
引申指僧侶的服飾或代指出家為僧:
- 由于“髡”也指削發為僧,“褐”指僧侶常穿的粗布袈裟或僧衣(如“短褐”常指僧衣),故“髡褐”可引申指僧侶的裝束。如《漢語大詞典》釋“髡”有“指僧尼”的義項。
- 更進一步,“髡褐”可用作動詞,表示剃發出家、披上僧衣,即出家為僧。如《古代漢語詞典》在解釋相關詞彙時體現了這種引申用法。
總結來說,“髡褐”的核心含義有兩層:
- 具體指代: 受髡刑者的囚服或僧侶的粗布僧衣。
- 抽象指代/動作: 象征罪罰、卑賤的身份或指出家為僧的行為。
參考來源依據:
- 釋義主要依據《說文解字》(中華書局版)對“髡”、“褐”單字的訓釋。
- 引申義參考了《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和《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對相關字詞義項的收錄與解釋。
網絡擴展解釋
“髡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僧人,其含義可從字形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 髡(kūn)
原指古代剃去頭發的刑罰,後引申為僧人剃發的特征。
- 褐(hè)
本義為粗布或粗布衣服,因僧人常穿褐色粗布僧衣,故以“褐”代指僧侶服飾。
組合後,“髡褐”通過剃發(髡)與僧衣(褐)兩個特征代指僧人群體。
二、文獻例證
唐代劉蛻《江南論鄉飲酒禮書》記載:“王公大人有擎跽稽首于髡褐之前”,描述當時權貴對僧人的敬畏态度。此例印證該詞多用于古代宗教或社會階層的語境中。
三、補充說明
- 結構特點:髡為上下結構,褐為左右結構。
- 現代使用:該詞現已罕用,主要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短褐穿結”“褐衣不完”),可參考古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等榜道報況寶塔山八十千兵爪彩陶參術嘈啾稠疊打疊大衄谛念隊禮覩記放析繁節風議剛明高不成低不就高壓水銀燈攻療共命廣被好音化境謊假畫一之法渾俗和光獲悉簡末儆導鯨鐘金鑲玉裹開剝開心見膽狼壺亂主蠻為夢熊之喜命光毰毸潑潑蹺騰請假清視焭單秋罷七真取攝瑞霞睒忽曙晖輸忠鐵藓痛疚瓦罍曉洞淅瀝吸裡忽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