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髡褐的意思、髡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髡褐的解釋

指僧人。 唐 劉蛻 《江南論鄉飲酒禮書》:“﹝王公大人﹞有擎跽稽首于髡褐之前,畏敬戒慎,有終日不敢嗜酒肴,不敢近妾婦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髡褐”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指代僧人,其含義可從字形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髡(kūn)
    原指古代剃去頭發的刑罰,後引申為僧人剃發的特征。
  2. 褐(hè)
    本義為粗布或粗布衣服,因僧人常穿褐色粗布僧衣,故以“褐”代指僧侶服飾。

組合後,“髡褐”通過剃發(髡)與僧衣(褐)兩個特征代指僧人群體。


二、文獻例證

唐代劉蛻《江南論鄉飲酒禮書》記載:“王公大人有擎跽稽首于髡褐之前”,描述當時權貴對僧人的敬畏态度。此例印證該詞多用于古代宗教或社會階層的語境中。


三、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短褐穿結”“褐衣不完”),可參考古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髡褐的意思

髡褐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後的部首是髟和衣,總共有17個筆畫。它指的是古代一種行刑方式,将罪人的頭發剃光,使之變為褐色(指無發色的色澤)。在古代,這種刑罰常常用于污名的降低和示衆。

來源和繁體字

髡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刑罰制度,作為一種行刑方式,它被廣泛運用于封建社會。繁體字的寫法為髡褐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有些漢字的形态和現代有所不同。雖然髡褐的寫法在古代與現代相同,但其他一些漢字在古代寫法的演變中發生了變化。

例句

1. 古代法律制度中,将犯人髡褐作為一種刑罰,并進行公開示衆。

2. 這位被髡褐的罪人在市中心遭受了盡人皆知的恥辱。

組詞

髡發、髡毛、褐色、褐髪

近義詞

剃發

反義詞

留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