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舞衫歌扇的意思、舞衫歌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舞衫歌扇的解释

歌舞者服用的衫和扇。亦借指歌舞或歌舞妓。 宋 苏轼 《朝云》诗:“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宋 周邦彦 《华胥引》词:“舞衫歌扇,何人轻怜细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阴导之为北里游。舞衫歌扇,耽玩忘归,耗其貲十之九。”亦作“ 舞裙歌扇 ”。 宋 晁补之 《南歌子》词:“东园搥鼓赏新醅,唤取舞裙歌扇,探春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舞衫歌扇是汉语中具有鲜明意象的成语,其核心含义可从字词本义与文学意象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词本义溯源

“舞衫”指舞蹈时穿着的轻软衣衫,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歌舞伎的服饰特征,如《乐府诗集》提及“罗衣从风,长袖交横”即体现舞衫飘逸之态。“歌扇”本指歌者手持的团扇,兼具遮面与节拍功能,《南史·王俭传》记载“歌扇舞衣,穷世而极工”,可见其与表演艺术的紧密关联。

二、成语语义演变

该成语最早见于宋代苏轼《答陈述古二首》诗句“闻道使君归去后,舞衫歌扇总生尘”,初指歌舞宴乐的繁华景象。明清时期词义扩展,既可指代歌舞技艺(如《桃花扇》中“舞衫歌扇,转眼皆非”),亦衍生出“风流云散”的世事无常隐喻,清代纳兰性德《金缕曲》中“舞衫歌扇成憔悴”即属此类用法。

三、现代词典释义

《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歌舞的装束和用具,借指歌舞或歌舞妓”(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现代汉语词典》则强调其“形容旧时歌舞升平的景象”(商务印书馆,第7版)。两版释义均保留历史语境中的艺术活动指代功能,而文学语境中的象征意义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四、文化意象解析

该成语在古典文学中常作为“声色娱乐”的符号化表达,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李煜词“舞衫歌扇,犹在人间”时指出其承载着“盛衰对比”的美学功能。当代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史稿》中亦将其列为“器物代指”类成语的典型范例,体现汉语以具象表抽象的思维特征。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6.
  3. 王力.《汉语史稿》[M]. 中华书局, 2004.

网络扩展解释

“舞衫歌扇”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分析:

  1. 基本释义
    指歌舞者表演时穿戴的服饰和使用的道具,如舞衣(舞衫)和歌扇(唱歌时用的扇子),后借代歌舞表演本身或歌舞艺人。例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谁信曾舞衫歌扇”即用此意。

  2. 出处与演变

    • 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杂曲》:“舞衫回袖胜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以“舞衫”“歌扇”描绘歌舞场景的华美。
    • 宋代苏轼《朝云》诗中“舞衫歌扇旧因缘”则扩展了其意象,暗含对过往歌舞生涯的追忆。
  3. 用法与情感色彩

    • 结构为联合式,多作主语、宾语或定语。
    • 早期为中性描述,但在部分语境(如清代笔记)中隐含贬义,暗指浮华享乐的生活。
  4. 近义词与关联表达
    近义词有“舞裙歌扇”,反义词如“嗤之以鼻”(用于否定轻浮行为时)。
    例句:“方俊官乃作此状,谁信曾舞衫歌扇,倾倒一时耶?”(《阅微草堂笔记》)。

  5. 文化意象
    该成语不仅指具体物品,更承载了古代对歌舞艺术的审美观,以及文人对声色场所的复杂态度。

别人正在浏览...

版章标颠不差毫厘承式嗔嫌褫革黜汰错安头大关大康道治大司马蛁蟧东里二哥放飞放殛风源拂乱扶危济急噶布伦宫仗鬼捣诡动黑犊回辖狐魅货客娇韵借古讽今解手刀镜流经史笥齎装急竹繁丝空冥老溜理产历家慄冽蛮果谩説巧匠青虫簪亲纳穹阶穷且益坚三雅池视人如伤首引疏介台屏陶碌田表填嗉亭渟脱销乌号下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