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橄榄的一種。仁肥大,有文。 宋 範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果》:“烏欖如橄欖,青黑色,肉爛而甘。” 宋 範成大 《丙午新正書懷》詩之十:“烏欖雞檳嘗老酒,酥花芋葉試新燈。” 明 沉周 《盒子會辭》:“豹胎間挾鰉冰脆,烏欖分攙椰玉生。”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橄榄》。
烏榄是橄榄科植物的一種喬木,其名稱既指植物本身,也指其果實。以下為綜合解釋:
烏榄(學名:Canarium pimela)是橄榄科橄榄屬常綠喬木,因果實成熟時呈紫黑色而得名,與普通青橄榄(白榄)同科不同種。其果實仁大肉厚,果核可用于雕刻,果肉可加工為“榄角”或榨油。
主要分布于中國廣東(如增城、中山)、廣西、海南及雲南等地,其中廣東增城西山村産的“左尾”烏榄因皮薄肉嫩、油質芳香而聞名。
烏榄在古詩文中常作為意象出現,如宋代範成大詩句“烏榄雞槟嘗老酒”,清代李符詞中提及“烏榄陰中聽吉了”,體現其與飲食、風物的關聯。
以上内容綜合了植物學特征、實用價值及文化背景,如需更詳細分類或研究數據,可參考來源網頁。
烏榄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以下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烏榄指的是一種植物,植物學上稱為“歐榄”或者“鳳榄”,是茜草科植物,可以提取出紫色的染料。在古代,人們常将烏榄染料用于織造衣物,賦予其深邃、高貴的色彩。
烏榄由兩個部首組成,烏為左邊的部首,榄為右邊的部首。烏榄的總筆畫數為16畫。
烏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此書是西漢時期劉向編寫的字典,烏榄最早記載于此。烏榄一詞的字義在不同的時代可能會有細微的變化,但其基本含義始終與植物歐榄相關。
烏榄的繁體字為「烏欖」。
在古代,烏榄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例如,在篆書時期,烏榄的字形可能會更加簡化,并且沒有明确的部首。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烏榄的書寫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
1. 昔日,烏榄是皇族和貴族們的象征之一。
2. 這幅畫中運用了烏榄的染料,增添了畫面的神秘感。
烏榄樹、烏榄汁、烏榄色、烏榄葉、烏榄藍
歐榄、鳳榄
明亮、淺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