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榄的意思、烏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榄的解釋

橄榄的一種。仁肥大,有文。 宋 範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果》:“烏欖如橄欖,青黑色,肉爛而甘。” 宋 範成大 《丙午新正書懷》詩之十:“烏欖雞檳嘗老酒,酥花芋葉試新燈。” 明 沉周 《盒子會辭》:“豹胎間挾鰉冰脆,烏欖分攙椰玉生。”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果三·橄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烏榄是橄榄科(Burseraceae)橄榄屬的常綠喬木植物,學名Canarium pimela,在中國南方尤其是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廣泛分布。其名稱中的“烏”指果實成熟後的深紫黑色,“榄”則源于其橄榄科植物的特性。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植物學特征

烏榄樹高可達20米,樹皮灰褐色。奇數羽狀複葉,小葉對生,革質全緣。花序為圓錐狀,花小,黃白色。核果呈橢圓形,長約3-4厘米,未熟時青綠色,成熟後轉為紫黑色,表面光滑。果核兩端銳尖,内有種子一枚 。

二、核心詞義與用途

  1. 食用價值:果實經鹽漬、糖煮等加工後可制成榄角、榄豉等傳統食品,風味鹹香獨特,是粵式調味佳品。
  2. 經濟價值:果核可雕刻工藝品,木材紋理美觀,適用于家具制作 。
  3. 藥用記載:根、葉及果實在《嶺南采藥錄》中記載有清熱、解毒、利咽之效,民間用于緩解咽喉腫痛。

三、文化意涵

烏榄在嶺南文化中象征堅韌,其“先澀後甘”的特性常被喻指人生曆程。清代《廣東新語》載:“榄之烏者,味厚而性溫,土人珍之”,反映其在地飲食文化中的地位 。

綜上,烏榄既是具經濟價值的作物,亦承載地域文化符號意義。其釋義需結合植物特性、實用功能及人文背景綜合理解。


參考來源:

  1. 《中國植物志》電子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3. 《廣東新語》·屈大均(清代)

網絡擴展解釋

烏榄是橄榄科植物的一種喬木,其名稱既指植物本身,也指其果實。以下為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烏榄(學名:Canarium pimela)是橄榄科橄榄屬常綠喬木,因果實成熟時呈紫黑色而得名,與普通青橄榄(白榄)同科不同種。其果實仁大肉厚,果核可用于雕刻,果肉可加工為“榄角”或榨油。

二、形态特征

三、分布與産地

主要分布于中國廣東(如增城、中山)、廣西、海南及雲南等地,其中廣東增城西山村産的“左尾”烏榄因皮薄肉嫩、油質芳香而聞名。

四、用途與價值

  1. 食用:果肉可腌制“榄角”“榄豉”作為佐餐小菜;榄仁是糕點及菜肴的配料;種子油可食用或制肥皂。
  2. 藥用:根入藥可治風濕腰腿痛、胃痛等,葉水提取物在傳統醫學中有研究應用。
  3. 工藝:果核是榄雕的主要原料,木材堅實可用于建築或家具。

五、文化意義

烏榄在古詩文中常作為意象出現,如宋代範成大詩句“烏榄雞槟嘗老酒”,清代李符詞中提及“烏榄陰中聽吉了”,體現其與飲食、風物的關聯。


以上内容綜合了植物學特征、實用價值及文化背景,如需更詳細分類或研究數據,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白突突悲緒變化萬端碧柰蔔鼎不知人纏迫蟾枝承引酬決傳道呆容大計小用打帳遁士芳顔蜚蓬分頒歌呼拱把工資槐街家降堅紐斯澆瀝郊路景旦開選漻淚羅敷有夫落索洛陽橋馬鈴瓜鳴桹撚掿僻惡品笛婆姨乾娘棄代穹宇瓊劄擅寵折箭生埋實柴時節識時通變視下如傷秫稻殊列説媒思惟樹搜裒碎翦宿業鐵綫描腿股烏黴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