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徑圍大如兩手合圍。《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養之者。” 楊伯峻 注:“ 趙岐 注雲:‘拱,合兩手也;把,以一手把之也’此言樹之尚小。”《後漢書·崔駰傳》:“譬猶 衡 陽之林, 岱 陰之麓,伐尋抱不為之稀,蓺拱把不為之數。”《雲笈七籤》卷十五:“夫十圍之木,起於拱把;百仞之臺,起於足下。”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一年開花,二年結果,三年拱把,十年合抱。”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聶小倩》:“又顧殿東隅,修竹拱把,下有巨池,野藕已花。”亦以喻指弱小或成長初期。 宋 蘇轼 《送王竦朝散赴阙》詩:“擢子拱把中,雲有驥騄姿。”
"拱把"是古代漢語中用于描述樹木粗細程度的複合量詞,其核心含義源自人體測量單位。該詞由"拱"與"把"兩個量詞疊加構成:
在實際應用中,"拱把"既可特指樹木直徑達到成人合圍尺寸(約直徑7-10厘米),也可泛指中等粗細的樹木。該量詞體系源自先秦時期"近取諸身"的度量傳統,後逐漸成為古代林業文獻中的專業術語,如《齊民要術》記載苗木培育标準時多次使用此計量單位。現代漢語中,該詞多出現于古典文獻研究及傳統園林技藝領域。
“拱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拱把(gǒng bǎ)指樹木的徑圍大小,具體分為:
宋代蘇轼在詩中用“拱把”比喻潛力初顯的事物,如《送王竦朝散赴阙》中“擢子拱把中,雲有驥騄姿”,以幼樹暗指人才的早期培養。
部分資料(如)提到“拱把”有“互相推讓”的成語含義,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孟子》原文或漢典等工具書。
鞍鞴備嘗艱苦邊罅鬓棗層壁稱壽踳馳從放丹英鼎峙地突遁逃改官含饴合休洪烈洄旋火中蓮胡羊互異墐戶局家聚乙烯醇裡乘伶仃孤苦隸省龍駒攣弱蠻江梅粉明潔冥助内困農正排氣污染膨化篇韻皮條破紗帽囚録氣誼起躁曲生穑地蛇矛勝卻神錦衾石楗食牌守黑樹瘡說合素劄提象恸醉腿事舞知向言篠骖虓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