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橄榄的一种。仁肥大,有文。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果》:“乌欖如橄欖,青黑色,肉烂而甘。” 宋 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诗之十:“乌欖鸡檳尝老酒,酥花芋叶试新灯。” 明 沉周 《盒子会辞》:“豹胎间挟鰉冰脆,乌欖分搀椰玉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橄榄》。
乌榄是橄榄科植物的一种乔木,其名称既指植物本身,也指其果实。以下为综合解释:
乌榄(学名:Canarium pimela)是橄榄科橄榄属常绿乔木,因果实成熟时呈紫黑色而得名,与普通青橄榄(白榄)同科不同种。其果实仁大肉厚,果核可用于雕刻,果肉可加工为“榄角”或榨油。
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如增城、中山)、广西、海南及云南等地,其中广东增城西山村产的“左尾”乌榄因皮薄肉嫩、油质芳香而闻名。
乌榄在古诗文中常作为意象出现,如宋代范成大诗句“乌榄鸡槟尝老酒”,清代李符词中提及“乌榄阴中听吉了”,体现其与饮食、风物的关联。
以上内容综合了植物学特征、实用价值及文化背景,如需更详细分类或研究数据,可参考来源网页。
乌榄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以下含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乌榄指的是一种植物,植物学上称为“欧榄”或者“凤榄”,是茜草科植物,可以提取出紫色的染料。在古代,人们常将乌榄染料用于织造衣物,赋予其深邃、高贵的色彩。
乌榄由两个部首组成,乌为左边的部首,榄为右边的部首。乌榄的总笔画数为16画。
乌榄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说文解字》,此书是西汉时期刘向编写的字典,乌榄最早记载于此。乌榄一词的字义在不同的时代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但其基本含义始终与植物欧榄相关。
乌榄的繁体字为「烏欖」。
在古代,乌榄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例如,在篆书时期,乌榄的字形可能会更加简化,并且没有明确的部首。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乌榄的书写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1. 昔日,乌榄是皇族和贵族们的象征之一。
2. 这幅画中运用了乌榄的染料,增添了画面的神秘感。
乌榄树、乌榄汁、乌榄色、乌榄叶、乌榄蓝
欧榄、凤榄
明亮、浅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