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拔擢的意思、拔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拔擢的解釋

[specially advance;promote] 提拔

蒙薦舉拔擢,常思有以報恩。——《後漢書·岑彭傳》

詳細解釋

(1).抽引。《釋名·釋形體》:“髮,拔也,拔擢而出也。”

(2).選拔提升。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拔擢倫比,與羣賢并。”《漢書·王嘉傳》:“今之郡守重於古諸侯,往者緻選賢材,賢材難得,拔擢可用者,或起於囚徒。” 唐 杜甫 《送陵州路使君赴任》詩:“國待賢良急,君當拔擢新。” 明 李東陽 《送梁廷美黃門之陝西參政》詩:“朝廷拔擢君何忝,朋輩交遊我未忘。”《新華月報》1979年第9期:“每遇文武員缺,必拔擢其私人,吏兵二部視同虛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拔擢"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書面詞彙,《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選拔提升",特指對人才或官員的提拔任用。該詞由兩個同義語素複合構成:"拔"原指抽引的動作,《說文解字》釋為"擢也";"擢"本義為抽引,引申為提升,《玉篇》注"擢,抽也,拔也"。二字連用形成語義強化,凸顯提拔力度。

在古代文獻中,該詞常見于官吏選拔場景。如《漢書·李尋傳》記載"閉絕私路,拔擢英隽",展現人才選拔機制。唐代白居易《薛中丞》詩雲"百人無一直,百直無一遇。借問遇者誰?正人行得路。中丞薛存誠,守直心甚固",其中"拔擢"暗含對正直官員的破格任用。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正式語境,如人事任命文書、曆史研究等場景。相較于同義詞"提拔","拔擢"更具莊重色彩;相比"晉升",則更強調選拔過程的主動性。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指出,該詞在明清科舉文獻中出現頻率最高,常與"寒門""俊才"等詞搭配使用。

從構詞法分析,并列式結構的"拔擢"屬于同義複用現象,這種構詞方式在先秦典籍中已見端倪,如《楚辭·蔔居》"甯昂昂若千裡之駒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中的"泛泛"即為同類構詞範例。這種結構增強了語義表達力度,體現了漢語詞彙的韻律美感。

網絡擴展解釋

“拔擢”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bá zhuó,主要用于表示選拔、提拔人才,使其得到重用或晉升。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1. 核心含義
    指通過選拔将優秀人才從普通群體中提升至更高職位或重要崗位,常見于正式或曆史語境。

  2. 構詞解析

    • 拔:原指用力抽出,引申為“選拔”;
    • 擢:意為“抽引、提升”。兩字組合強調“從衆人中擇優晉升”。

出處與用法

  1. 曆史文獻

    • 《釋名·釋形體》:“發,拔也,拔擢而出也。”
    • 《後漢書·岑彭傳》:“蒙薦舉拔擢,常思有以報恩。”
    • 漢代揚雄《劇秦美新》:“拔擢倫比,與羣賢并。”
  2.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晉升或現代正式場合的人才選拔,如“拔擢賢良”“破格拔擢”。


近義詞與反義詞


例句參考

  1. “國待賢良急,君當拔擢新。” ——杜甫《送陵州路使君赴任》
  2. 現代用例:“外傳國民黨拟拔擢朱立倫出任副主席。”

“拔擢”強調通過主動選拔使人才脫穎而出,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正式文本,現代多用于比喻優秀人才被重用。其内涵既包含動作(選拔),也包含結果(晉升)。

别人正在浏覽...

阿街柏梁台巴酒傍蹊包吞豹字牌編簡标枺膊子不當價不巧瞠眙打金枝宕宕眈樂導火線蹈仁履義道正發墨煩聩蜚蓬風雨對床高掌桂髓椒漿龜息古離古怪海霧黃瘦扈帶簡心剪燭郊射駕説桀慢藉手金寶牌咎谪集絃膠柳江羅帱緑鬓紅顔漫天叫價民國泥豬瓦狗遷鄰畎田鵲浦蹂踏若敖鬼餒栅孔沙蝨生日述撰踏鬥桃棘矢徒候違條犯法五丞舞幹限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