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y at home idly] 避人獨居
亦作“間居”。亦作“閑居”。間雜相居。《詩·小雅·巷伯》“成是南箕” 毛 傳:“﹝婦人﹞曰:‘子何為不納我乎?’男子曰:‘吾聞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間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納子。’”一本作“ 閒居 ”。 唐 元稹 《莺莺傳》:“予始自孩提,性不苟合。或時紈綺間居,曾莫留盼。”
亦作“間居”。亦作“閑居”。1.謂避人獨居。《禮記·孔子閑居》:“ 孔子 閒居, 子夏 侍。” 陸德明 釋文:“退燕避人曰閒居。”《荀子·解蔽》:“是以闢耳目之欲,而遠蚊蝱之聲,閑居靜思則通。”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閑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
(2).安閑居家;在家裡住着無事可做。《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進仕宦,未嘗肯與公卿國家之事,稱病閒居,不慕官爵。” 宋 蘇轼 《賜鎮江軍節度使充集禧觀使韓绛赴阙诏》:“請老閒居,固非所望。” ********* 《春風沉醉的晚上》:“在 滬 上閑居了半年,因為失業的結果,我的寓所遷移了三處。”
(3).閑靜的住所。 唐 孟浩然 《宴鮑二宅》詩:“閑居枕清 洛 ,左右接大野。” 唐 王建 《寄蜀中薛濤校書》詩:“萬裡橋邊女校書,琵琶花裡寄閒居。” 宋 陸遊 《齋中雜興》詩之十:“閒居寂無客,柴門晝常關。”
“閑居”一詞的含義可以從多個角度解析,結合文獻及語境,其核心意義如下:
字面解釋
“閑”指安閑、清靜,“居”指居住或生活狀态。合指無事在家安居,遠離世俗紛擾,如提到“獨自居住家中”,則強調“沒有煩惱和憂慮”。
引申狀态
既可表示無職賦閑的生活(如退休或隱逸),如“在家住着沒有工作做”;也可指主動選擇避世獨處,如中《禮記》的“小人閑居為不善”,暗含獨居時的行為反思。
避世與修身
古代文獻中,“閑居”常與隱士或自我修養關聯。例如:
詩歌中的情感寄托
唐代詩人高適在《閑居》中以“一杯酒”對比“百家書”,抒發厭倦世俗、向往甯靜的心境。而王建筆下“枇杷花裡寄閑居”則描繪了悠然自得的田園畫面。
現代語境中,“閑居”多指退休或暫時脫離工作的居家生活,如“閑居三年”或提到的“休假在家”狀态。部分情況下略帶無奈,如“被迫閑居”(如失業),但更常見于描述自願選擇的安逸生活。
“閑居”涵蓋三重維度:
閑居一詞是指安逸甯靜的居住環境,通常用來形容人們遠離喧嚣,過着悠閑自在的生活。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部首“門”(mén)表示與房屋有關的意思,而部首“居”(jū)則表示居住、停留之意。
在簡化漢字中,閑居的筆畫總共有12畫。其中,部首“門”有3畫,部首“居”有9畫。
閑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魯頌·閑居》中。該詩描繪了一幅甯靜祥和的居住場景,表達了詩人追求心靈甯靜,遠離外界紛擾的情願。
在繁體字中,閑居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時候,閑居的寫法是稍有不同的。古代人将“門”寫作“門”,用“戶”(hù)來表示與房屋有關的意思。而“居”則寫作“居”字,字形與現代一緻。
以下是一些使用閑居這個詞的例句:
1. 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我渴望擁有一間閑居,遠離喧嚣。
2. 外公在鄉村有一處美麗的閑居,每年夏天我們都會去那裡度假。
3. 退休後,他選擇在山裡建了一座閑居,過着悠閑自得的生活。
與閑居相關的組詞有:閑逸、閑暇、居住。
與閑居意義相近的詞語有:安居、居處、居所。
與閑居意義相反的詞語有:忙碌、繁忙、喧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