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閱的意思、伐閱的詳細解釋
伐閱的解釋
(1).功績和資曆。《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廟定社稷曰勳,以言曰勞,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積日曰閲。”《漢書·車千秋傳》:“ 千秋 無他材能術學,又無伐閲功勞。” 顔師古 注:“伐,積功也。閲,經歷也。”《陳書·傅縡傳》:“朝臣以 華 素無伐閲,競排詆之。”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名》:“且自古之名家,考伐閲,程爵位。”
(2).指記功簿冊。《漢書·朱博傳》:“檄到,齎伐閲詣府。”
詞語分解
- 伐的解釋 伐 á 砍:伐樹。砍伐。 征讨:讨伐。伐罪(征讨有罪的人)。口誅筆伐。 自誇:伐善(誇自己的好處)。伐智。不矜不伐。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閱的解釋 閱 (閲) è 看,察看:閱覽。閱讀。翻閱。傳(俷 )閱。批閱。訂閱。檢閱。閱兵。 經曆:閱曆。已閱三月。 容,容許:“我躬不閱”。 本錢:折閱。 總聚,彙集:“川閱水以成川”。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伐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有細微差異,但核心指向功績與資曆的記錄或積累。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功績與資曆:指官員或個人的功勞、政績及其任職經曆,常用于古代對人才評價的語境。例如《漢書·車千秋傳》提到“無伐閲功勞”,即強調沒有積累顯著功績和資曆。
- 記功簿冊:也可代指記錄功勳的官方文書或檔案,如《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将“伐”與“閱”分别解釋為“明其等”(評定功勞等級)和“積日”(累積任職時長)。
2.詞源與引證
- 曆史文獻依據:
- 《史記》記載,人臣功績分為五類,其中“伐”指明确等級,“閱”指累積任職時長。
- 《漢書·朱博傳》提到“赍伐閱詣府”,意為攜帶記錄功績的簿冊到官府備案。
- 演變:後世常将“伐閱”與“閥閱”混用,後者多指門第或世家功績,而前者更側重個人功勳積累。
3.其他解釋辨析
- 争議性釋義:個别來源(如)将“伐閱”解釋為“揭發罪惡”,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語的誤讀或混淆。主流解釋仍以功績、資曆為主。
4.使用注意
- 現代語境: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例如章炳麟在《國故論衡》中提及“考伐閲,程爵位”,用于探讨古代名家的評價标準。
“伐閱”的核心含義圍繞“功績”與“資曆”展開,既可指個人成就的積累,也可代指記錄這些成就的官方檔案。使用時需注意結合具體文獻語境,避免與形近詞(如“閥閱”)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伐閱》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伐閱》這個詞的意思是指審查和禁止出版物、書籍等。它的拆分部首是“人”和“木”,共有10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是由“伐”和“閱”兩個字組成,其中,“伐”表示禁止或打擊,“閱”表示閱讀或審查。在繁體字中,它被寫作「伐閱」。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這個詞的寫法有所不同。在金文中,它的寫法是「伐」加上「隹」;在篆文中,則是「伐」加上「艮」。現代漢字中,這個詞的寫法為「伐閱」。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政府嚴厲伐閱了這本書的出版。
2. 這個國家對新聞媒體進行了長期的伐閱。
3. 由于出版物内容不符合規定,該雜志被伐閱。
一些與《伐閱》相關的組詞有:審閱、批評、查禁、封殺等。
與《伐閱》相近的詞語有:審查、審核、審核、查封等。
《伐閱》的反義詞可以包括:許可、批準、放行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