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識的意思、斷識的詳細解釋
斷識的解釋
決斷而有識見。《三國志·魏志·明帝紀論》:“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識的解釋 識 (識) í 知道,認得,能辨别:識辨。識破。識相(刵 )。識途老馬。 所知道的道理:知識。常識。 辨别是非的能力:見識。遠見卓識。 識 (識) ì 記住:博聞強識。 标志,記號。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斷識”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uàn shí,其核心含義為決斷而有識見,通常用于形容人在處理事務時既具備果斷的決策能力,又擁有深刻的見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斷”:指決斷、果斷,強調行動上的迅速和明确性。
- “識”:指識見、見識,強調對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判斷力。
- 組合義:兩者結合後,形容人在決策時既能當機立斷,又具備深思熟慮的智慧。
2.出處與例句
- 古典文獻:
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明帝紀論》:“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
此處用于評價魏明帝曹叡,贊其沉穩堅毅、決斷有識,具備君主的卓越風範。
- 現代用法:
如“人才的分辨需要不斷識别和淘汰不稱職者”,體現了“斷識”在當代語境中的應用,強調動态的辨别與決策能力。
3.近義詞與適用場景
- 近義詞:明斷、睿智、果決。
- 適用對象:多用于描述領導者、管理者或具備權威角色的個體,突出其綜合能力。
4.補充說明
- 權威性來源:、、均引用了《三國志》的原文,說明這一解釋具有較高的曆史依據和共識。
- 現代延伸:在管理學或人才評估領域,“斷識”可引申為“動态識别與決策”,例如通過市場機制篩選人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相關曆史評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識》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該詞指的是失去知覺或意識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