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佩玉部件之一種。《禮記·玉藻》:“佩玉有衝牙。” 孔穎達 疏:“凡佩玉必上繫於衡,下垂三道,穿以蠙珠,下端前後以縣於璜,中央下端縣以衝牙,動則衝牙前後觸璜而為聲。所觸之玉,其形似牙,故曰衝牙。” 晉 潘嶽 《籍田賦》:“衝牙錚鎗,綃紈綷縩。” 唐 溫庭筠 《開成五年隆冬自傷書懷一百韻》:“鳴玉鏘登降,衝牙響曳婁。” 清 錢謙益 《松談閣印史歌為郭胤伯作》:“千官鶴立瞻負扆,衝牙雙瑀聲鏗鏘。” 劉師培 《文說·耀采》:“蓋渾噩之風既革,巍煥之運斯開,觀纁緅紺絳,織文有新組之華,琚瑀珩璜,衝牙葉雜佩之響,物固宜然,況於文乎?”
(2).狀如沖牙的齒輪。《續資治通鑒·元成宗大德二年》:“ 守敬 嘗起水渾蓮、渾天漏,大小機輪凡二十有五,皆以刻木為衝牙,轉為撥擊。”
“沖牙”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沖牙是古代組玉佩中的核心配件之一,通常懸挂于組佩的中央下端,形狀似獸牙或半璧。其作用是通過行走時與兩側的玉璜碰撞發出聲響,以規範佩戴者的舉止和步态,體現禮儀要求。
結構與功能
根據《禮記·玉藻》記載,組玉佩的構造為:上端系于腰帶(衡),下垂三條絲帶,中間懸挂沖牙,兩側為玉璜。行走時沖牙撞擊璜片,發出清脆聲音,兼具裝飾與警示作用。
在部分文獻中,“沖牙”也指狀如齒輪的機械零件。例如元代郭守敬設計的水力儀器中,曾用木制沖牙作為傳動部件。此用法多見于特定曆史技術文獻,現代較少使用。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和權威資料,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禮記》或考古研究中的組玉佩複原記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