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韬藉的意思、韬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韬藉的解釋

指襯墊包裹物品的布、緞之類東西。 明 宋濂 《送錢允一還天台詩》:“天使持書往徵取,有翁橐負來丹墀。鞠躬俯伏再拜起,旋解韜藉重重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韬藉”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韬藉(tāo jiè) 指襯墊或包裹物品的布、緞等材料,主要用于保護或裝飾物品。例如明代宋濂的詩句“旋解韜藉重重披”中,描述了解開層層包裹布帛的情景。

二、字義解析

三、使用場景

  1. 實物用途:描述古代用布帛包裹珍貴物品的行為,常見于文獻或詩詞中。
  2. 引申意義:部分非權威來源提到“隱藏才智、謹慎行事”的引申義(如),但此解釋未被主流詞典廣泛收錄,需謹慎參考。

四、相關例句

五、注意事項

若需進一步确認引申義或成語用法,建議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避免混淆形近詞(如“韬光養晦”)。

網絡擴展解釋二

《韬藉》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韬藉》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隱藏、遁世、避世學問。它多用于形容某個人或某種行為以避免與世俗紛争,專注于自身的修養和學問。

拆分部首和筆畫

《韬藉》的部首拆分為兩個部分:韋(韋)和艸(艹)。

它的總筆畫數為21畫,其中韋部部首占8筆畫,艸部部首占13筆畫。

來源

《韬藉》這個詞最初出自于《周易·坤卦》中的注釋:“韬藉,不戰而屈人之兵也。”這段注釋的意思是通過隱藏自身能力和意圖,使對方不戰而屈服。

繁體

《韬藉》這個詞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韜藉」。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韬藉》通常會有不同的寫法。例如《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韜積」。

例句

1. 他深得《韬藉》之道,遠離紛擾,專心研究自身的修養。

2. 易經中提到了《韬藉》,這是一種古代智慧的體現。

組詞

1. 韬光養晦:意為隱藏自身才能,等待時機的到來。

2. 篡韬伐藉:意為運用隱秘的手段來奪取權力。

近義詞

1. 潛藏:意為隱藏、隱蔽。

2. 遁世:意為避開塵世、山林隱居。

反義詞

1. 顯露:意為顯現、暴露。

2. 逞強:意為炫耀、誇張表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