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文皇的意思、文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文皇的解釋

(1).指 三國 魏文帝 曹丕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诔碑》:“ 文皇 誄末,旨言自陳,其乖甚矣。”

(2).指 唐 太宗 李世民 。因 太宗 谥 文武大聖皇帝 故稱。 唐 羅隱 《聞大駕巡幸》詩:“靜思貴族謀身易,危覺 文皇 創業難。”《宋史·寇準傳》:“上由是嘉之曰:朕得 寇準 ,猶 文皇 之得 魏徵 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維揚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見 文皇 ,自慚不逮,甘心遜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文皇”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稱號,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帝王。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谥號釋義

“文”為古代谥法用字,取“經緯天地”“道德博聞”之意,常見于對勤政崇文帝王的追谥。《漢語大詞典》指出,“文皇”特指谥號含“文”字的君主,如唐太宗李世民谥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後世常尊稱“文皇帝”。《中國曆史大辭典》補充,谥號制度中“文”屬美谥,多用于表彰帝王在文治、禮樂方面的功績。

二、曆史實例

  1. 唐太宗:唐代文獻《舊唐書》記載,李世民廟號“太宗”,谥號初為“文”,後追加為“文武聖皇帝”,故史書多稱“文皇”代指太宗。
  2. 明成祖:據《明史》載,朱棣原廟號“太宗”,嘉靖年間改“成祖”,但部分碑銘仍沿用“文皇帝”舊稱,體現其修纂《永樂大典》等文治貢獻。
  3. 魏文帝:三國時期曹丕谥號“文皇帝”,《三國志》評其“好文學,以著述為務”,符合谥法“學勤好問”的标準。

三、文化衍生

在文學作品中,“文皇”亦成為明君符號。如清代趙翼《廿二史劄記》以“三代以下,文皇稱首”贊譽唐太宗,此處“文皇”兼具谥號與文治典範的雙重隱喻。

網絡擴展解釋

“文皇”是一個曆史稱謂,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1. 指三國魏文帝曹丕
    曹丕是曹操之子,三國時期魏國的建立者,谥號“文帝”。其文學成就突出,代表作《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重要文獻。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文皇誄末”,即指曹丕的诔文。

  2. 指唐太宗李世民
    因李世民谥號為“文武大聖皇帝”,後世常以“文皇”代稱。例如:

    • 唐代羅隱在詩中稱“文皇創業難”;
    • 《宋史》記載宋真宗将寇準比作李世民的魏徵,稱“文皇之得魏徵”。

補充說明:
該詞本義源于谥號中的“文”字,既體現帝王文治功績(如李世民的貞觀之治),也用于贊譽文學造詣(如曹丕的文學貢獻)。需注意具體語境區分所指人物。

别人正在浏覽...

白仁徧省别庫擦減償清乘人之危抽筋剝皮大狐殚盡到臨等迹邸弟地下采礦挏馬阿世紡綢範人燔瘗焚裂伏合撫谕鬲并寡鹄孤鸾古錠刀貴崇咳氣好丹非素鶴洲黃疸互換兼綜譏關金蓋京市酒榷駿逸客體魁封狼牙棒靈影林野曆揚培植潛移默運氣克鬥牛搉揚乳獸三露仕女稅厘熟料說理文四垠騰地脫皮王進喜王羲之微管威禮五音六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