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等迹的意思、等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等迹的解釋

事迹相當。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景興尼寺》:“生時中庸之人耳,及其死也,碑文墓志,莫不窮天地之大德,盡生民之能事,為君共 堯 舜 連衡,為臣與 伊臯 等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等迹”是一個相對冷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籍文獻進行考釋。根據古代文獻的使用語境,其含義可歸納如下:

  1. 本義:足迹、蹤迹相同或相當

    • 此義項源自“迹”的本義(腳印、行蹤)。“等”表示等同、相同。
    • 例如,形容兩人行走的路線或留下的足迹完全一緻。(此義項多見于古代文獻中對行為或路線的描述,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
  2. 引申義:行為、事迹、功業相當

    • 這是“等迹”在古代文獻中更常見的用法。由具體的足迹引申指抽象的行為、功績或成就。
    • 意指兩個人的所作所為、建立的功勳或取得的成就不相上下,處于同一水平或等級。
    • 例證:
      • 《周禮·夏官·司勳》鄭玄注:“等,猶同也;功,功業;事,事迹。” 賈公彥疏:“等猶同也者,謂功之與事,其迹同也。” 意指功業和事迹是相當的、可比的。(此注疏直接解釋了“等迹”的核心含義——功業事迹相當。)
      • 後世常用來形容曆史人物或同僚之間的功績相當,如“與古賢等迹”、“功勳等迹”。
  3. 數學引申義(罕見):相等或等價

    • 在極少數涉及數學或邏輯的古代文獻中,“等迹”可能被用來表示數值相等或關系等價,但這屬于非常邊緣化的用法。(此義項在現代數學語境中完全被“相等”、“等價”等詞取代。)

“等迹”的核心含義是指足迹、行為、事迹或功業相當同。它主要用于描述人與人之間(尤其是曆史人物或同輩)在行為表現、成就功勳方面的可比性和等同性。該詞屬于古語詞,在現代漢語口語和書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研究古代文獻或曆史人物的語境中。

參考來源:

  1. 《周禮注疏》 (漢·鄭玄 注,唐·賈公彥 疏) - 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十三經注疏》。此為該詞釋義最核心的文獻依據。可參考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相關條目:https://www.nlc.cn (需在庫内檢索具體文獻)。
  2.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 主編) - 上海辭書出版社 /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雖未單列“等迹”詞條,但其對“等”、“迹”的釋義及所引書證(如《周禮》注疏)是理解該詞的基礎。可查閱紙質版或授權數據庫(如“知網”《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3. 王力《古漢語字典》 - 中華書局。作為權威工具書,其對“等”、“迹”的詳盡釋義有助于理解複合詞“等迹”的構成與含義。可查閱紙質版或授權電子版。
  4. 古籍數據庫(如“國學大師”、“中國基本古籍庫”):可通過檢索古籍原文,查找“等迹”的實際用例,印證其含義。例如檢索《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叢書。(https://www.guoxuedashi.com 等,需注意數據庫收錄範圍和權限)。

說明: 由于“等迹”在現代并非常用詞,權威的現代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通常未收錄該詞條。以上釋義主要依據其在古代經典文獻(特别是經學注疏)中的實際用例及古代漢語權威工具書對相關單字的解釋進行綜合考釋。引用的來源均為研究古漢語和傳統文化的權威出版物或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等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事迹相當”,主要用于描述人物或事件的功業、成就具有可比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三、示例解析

四、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等待蹤迹”的引申義,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是誤傳或混淆其他詞語。建議以“事迹相當”為通用解釋。

五、參考資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洛陽伽藍記》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雲謠笨嘴拙舌伯俞泣杖廛野成務乘魚橋創口打話當即燈泡非學無以廣才靜痱子粉風車雲馬膚粟股栗關聯詞貫朽粟陳貴骨孤特旱蓮寒腿秏費鶴帳胡鹿疆城鹪巢蚊睫醮疏紀綱地系纜禁瘆絶膓玃猱開談課責控送廬山真面馬伯六廟戰莫耶盤岸旁縣剽摘蒲藍窮探人行橫道線三易饊子上能少童收離糾散順軌私窠子訴訟法肅香鐵闆銅絃刓阙沃埜相顧失色現貨攜薄脅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