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兵器名。用堅重之木為棒,長四五尺,上端長圓如棗,遍嵌鐵釘,形如狼牙。 宋 曾公亮 《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三:“取堅重木為之,長四五尺,異名有四:曰棒,曰棆,曰杵,曰桿。植釘於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 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四折:“右壁廂一個青臉獠牙,朱紅頭髮,手拿着狼牙棒。”《水浒傳》第三四回:“﹝ 秦明 ﹞祖是軍官出身,使一條狼牙棒,有萬夫不當之勇。”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有的在演習單刀或雙刀,有的在演習槍法,有的在演習狼牙棒。”
狼牙棒是中國古代一種典型的打擊類兵器,其名稱與結構特點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狼牙棒由三部分組成:
其名源于兩種說法:
《水浒傳》中秦明、《武備志》等文獻均記載其戰場地位,成為古代重兵器的代表之一。
(注:完整曆史細節可參考《武經總要》《武備志》等典籍記載。)
《狼牙棒》是指一種具有狼牙般的尖銳突起物的棒,通常用作武器。這種棒狀武器以其銳利的尖銳突起物在戰鬥中具有很高的殺傷力和攻擊效果。
根據《康熙字典》,《狼牙棒》可以拆分為部首犬(犬字旁)和巴(巴字底)兩部分。它總共由11個筆畫組成。
《狼牙棒》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武器制造和鬥争文化。狼牙棒最早在戰國時期出現,是古代戰争時使用的一種重要武器。隨着時間的變遷,這種武器逐漸演變并且流傳至今。
在繁體字中,狼字可以寫作「狼」,牙字可以寫作「牙」,棒字可以寫作「棒」。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狼牙棒》可以寫作「狐牙棒」、「郎牙棒」或「廂牙棒」等。雖然寫法不同,但指的都是同一種具有銳利尖突物的棒狀武器。
1. 在古代,勇壯的士兵常常使用狼牙棒進行搏鬥。
2. 這位武術高手手裡的狼牙棒舞得熟練而淩厲。
1. 狼牙棒師
2. 狼牙棒手
3. 狼牙棒法
1. 狼牙棒近義詞:狼牙槍
2. 狼牙棒師近義詞:狼牙棒手
3. 狼牙棒法近義詞:狼牙棒技法
狼牙棒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因為狼牙棒指的是一種特定的武器,沒有明确的對立概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