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餧食的意思、餧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餧食的解釋

喂養。《六韬·三疑》:“施惠於民,必無憂財;民如牛馬,數餧食之,從而愛之。”《百喻經·殺群牛喻》:“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頭牛,常驅逐水草,隨時餧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餧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形和古籍記載中解析:

一、字源與本義

"餧"(音 wèi)由"食"與"委"構成,"食"為意符,表示與進食相關;"委"為聲符,兼有"給予"之意。《說文解字》釋:"餧,饑也。從食委聲。" 本義指饑餓,後引申為"喂養"。

"餧食"即"給予食物",如《玉篇·食部》載:"餧,飼也",指以食物喂養人或動物。例如《史記·張耳陳馀列傳》:"以肉餧虎",意為用肉喂虎。

二、引申與演變

  1. 喂養行為

    古代文獻多指喂養牲畜,如《齊民要術》載"餧馬法",詳述飼養馬匹的規範。後擴展至喂養人,如《漢書》"餧食流民",指赈濟災民。

  2. 隱喻關懷

    唐宋詩詞中,"餧食"漸含撫育、照料之意。如白居易詩"幼子餧食依慈母",喻母親哺育子女的溫情。

三、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餧"被"喂"取代,"餧食"作為古語詞保留于典籍研究領域。其核心語義仍為"供給食物",常見于曆史文獻與古典文學注釋。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餧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餧食”意為喂養,主要用于描述對動物或人的飼養行為。該詞由“餧”(音wèi,同“喂”)和“食”組成,強調通過提供食物來維持生命。

文獻例證

注意區分

需與形近詞“慝食”(音tè shí)區别:後者指“貪占他人食物”的惡劣行為。兩詞在字形、發音和含義上均無關聯。

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如需更權威的釋義,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隘狹避井入坎駁違不形操典常才乘潮村耆擋車荅沓點燃惡衣惡食風和日麗分星劈兩撫篆蓋世太保葛仙米鳏窮裹袱古查寒影歡侍渾鐵僭忝堅信踐行建中灸療沮塞鋸欘考檢苛切昆岡靈塔籠利毛炰馬馱門弟麪條女闾偏勝匹夫不可奪志鉛摘青衣厹猶柔煦適統疏簿水淫私籴肆劫通解頽疊亡走迕物相飯相踵跣足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