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使的意思、委使的詳細解釋
委使的解釋
任用。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涉務》:“縱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肅督,故多見委使,蓋用其長也。” 唐 劉禹錫 《代裴相公讓官第二表》:“伏惟陛下念其委使之久,察其危苦之詞。”《舊唐書·崔胤傳》:“ 德昭 謝曰:‘予軍吏耳,社稷大計,不敢自專。如相公委使,不敢避也。’”
詞語分解
- 委的解釋 委 ě 任,派,把事交給人辦:委托。委派。委任。委員。委以重任。 抛棄,舍棄:委棄。委之于地。 推托,卸:推委。委罪。 曲折,彎轉:委曲。委婉。委屈。 積聚:委積。 末、尾:原委。窮源意委(追究事物本
- 使的解釋 使 ǐ 用:使用。使勁。使役。使力。使錢。 派,差譴:使喚。使命。使女。 讓,令,叫:迫使。 假若:假使。即使。 奉命辦事的人:使者。大使。公使。使館。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委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委托派遣:作為成語使用時,“委使”由“委”(委托)和“使”(派遣)組成,表示将任務或職責委托給他人完成。
- 任用:在古漢語中,“委使”多指任用、派遣人員,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顔氏家訓》提到“多見委使,蓋用其長也”,強調根據能力任用人才。
2.使用場景
- 工作場景:適用于上級向下級分派任務,或委托他人處理事務的場景。
- 曆史文獻:多用于古代官員任命、職責分配的語境,如唐代劉禹錫《代裴相公讓官第二表》中“念其委使之久”。
3.文獻出處
- 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涉務》提到通過監督和任用發揮下屬長處。
- 《舊唐書·崔胤傳》記載了官員接受委派時的謙辭:“如相公委使,不敢避也”。
4.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委派、任用、差遣。
- 反義詞:親力親為、獨攬大權(需結合語境推斷)。
5.注意事項
- 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文或特定成語場景。
-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委”的其他含義(如“委曲”“委棄”),避免混淆。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顔氏家訓》《舊唐書》等文獻原文,或訪問滬江線上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委使》的意思
《委使》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委派他人履行某項職責或執行任務。
拆分部首和筆畫
《委使》的構成部分為“女”和“使”。
部首:女(nǚ)
筆畫數:9畫
來源和繁體
《委使》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來源于古代的文言文。
在繁體字中,委使的寫法為「委使」。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委使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體,但基本上還是由“女”和“使”組成。
例句
1. 公司委派了他來負責此次項目的管理與組織。
2. 他被任命為使團的首領,負責代表國家進行外交活動。
組詞
1. 委派(wěi pài):委托指定他人擔任某項任務或職責。
2. 使命(shǐ mìng):指派或被賦予的任務或職責。
3. 委任(wěi rèn):委托、指派他人擔任某項職務。
近義詞
1. 派遣(pài qiǎn):指派或派遣他人去執行某項任務。
2. 授權(shòu quán):委托或授予他人特定的權力或職責。
3. 委托(wěi tuō):把特定任務或責任交由他人完成。
反義詞
自己親自去做、履行職責的相對詞。
例如:親自、自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