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檢句 ”。稽查,檢察。《舊唐書·蔣沇傳》:“長史 韓朝宗 、 裴迥 鹹以推覆檢勾之任委之,處事平允,剖斷精當,動為羣僚楷式。”《新唐書·蔣沇傳》:“ 河南 尹 韓朝宗 、 裴迥 嘗委訊覆檢句,而處事平,剖斷精允,羣寮莫能望也。”
“檢勾”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含義為稽查、檢察,多用于指代審查、核對等事務性工作。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舊唐書·蔣沇傳》等文獻來源。
《檢勾》一詞是指檢查時使用的标記勾號。它常用來表示某樣東西或某項任務已經完成或被核實。
《檢勾》的拆分部首是“扌”,屬于手部的意思,表示與手有關。它的總筆畫數為5畫。
《檢勾》這個詞來源于漢字,它的形狀和意義是根據實際生活中的動作或物體而得來的。
《檢勾》的繁體字為「檢勾」。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不過,《檢勾》這個詞的基本形狀和意思在演變過程中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1. 請在表格中使用檢勾标記已完成的項目。
2. 他用一支筆在文件上畫了個檢勾,表示任務已經完成。
1. 檢驗:表示對某物進行審查、核實。
2. 勾畫:用手或其它工具勾畫物體的形狀。
3. 檢查:對事物進行檢驗、核實。
1. √(對勾):表示某項事物或任務已經完成。
2. 勾號:在文書、表格上标示已完成或核實的标記。
3. 勾選:選擇某個選項時使用的标記。
1. ×(叉號):表示某個事物或任務沒有完成或是錯誤的标記。
2. 取消勾選:取消對某個選項的選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