僞戾的意思、僞戾的詳細解釋
僞戾的解釋
詐僞乖戾。 漢 蔡邕 《太傅胡公碑》:“其誘人也,恂恂焉,怡怡焉,能使蒙惑開析,僞戾優順,逸惰勤信。”
詞語分解
- 僞的解釋 僞 (僞) ě 假,不真實:僞造。僞裝。僞劣。僞證。僞善。虛僞。去僞存真。 不合法的:*********。僞軍。 真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戾的解釋 戾 ì 暴惡:暴戾。 罪過,乖張:罪戾。乖戾。 至:鸢飛戾天。 筆畫數:; 部首:戶;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僞戾,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可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單字“僞”與“戾”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一、核心釋義
“僞戾”意指虛僞而乖張暴戾。它形容人的品性或行為具有雙重負面特征:
- 虛僞(僞):不真實,假裝,欺詐,表裡不一。
- 乖張暴戾(戾):性情乖僻、執拗、不講情理;行為兇狠、殘暴、違背常理。
綜合而言,“僞戾”描述的是一種表面虛僞做作,内在卻兇狠乖張、不近人情 的性格或行為狀态。它強調了一種内外不一的惡劣品性,外在的掩飾(僞)與内在的兇暴(戾)形成強烈反差。
二、單字溯源與釋義支撐
-
僞 (wěi)
- 本義: 人為的,非天然的。《說文解字》:“僞,詐也。”段玉裁注:“詐者,欺也。”其核心含義就是虛假、欺詐、不真實。
- 引申義: 假冒的、非法的、虛僞的。常指人的行為或事物的本質是虛假的、刻意做作的。例如:
- 《荀子·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僞也。”(這裡的“僞”指後天人為的努力教化)。
- 《孟子·滕文公上》:“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為僞者也。”(指弄虛作假)。
- 參考來源:
-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陳昌治刻本)
-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影印經韻樓刻本)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86-1993) - “僞”字條。
-
戾 (lì)
- 本義: 彎曲。《說文解字》:“戾,曲也。從犬出戶下。犬出戶下為戾者,身曲戾也。”本義指身體彎曲。
- 主要引申義:
- 乖張、違背: 由“彎曲”引申為思想、行為不合常理、違背正道。如“乖戾”。
- 兇暴、猛烈: 進一步引申為性情或行為兇狠、暴烈。如“暴戾”。
- 罪過、罪行: 如“罪戾”。
- 在“僞戾”中,“戾”主要取“乖張暴戾”之意。
- 參考來源:
-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1963年影印陳昌治刻本)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86-1993) - “戾”字條。
- 王力 等.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商務印書館, 2005) - “戾”字條。
三、古籍用例佐證
“僞戾”一詞在古代文獻中可見,例如:
- 《新唐書·卷一百七·傅弈傳》:“僞戾而險,暴慢而肆。”
- 釋義: (此人)虛僞乖張而陰險,殘暴傲慢而放肆。
- 分析: 此句将“僞戾”與“暴慢”并列,清晰地展現了“僞”(虛僞)與“戾”(乖張險惡)的雙重含義,用于形容惡劣的品性。
- 參考來源:
- 歐陽修, 宋祁 等. 《新唐書》.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75)
四、現代辭書收錄與釋義
現代大型權威語文辭書對“僞戾”有收錄:
-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收錄“僞戾”詞條,釋義為“虛僞乖張”。
- 參考來源: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986-1993) - “僞戾”詞條。
- 《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雖未直接收錄“僞戾”詞條,但對“僞”和“戾”的詳盡釋義(特别是“戾”的“乖張、暴惡”義項)為理解該複合詞提供了堅實基礎。
- 參考來源: 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編. 《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 1979-1983) - “僞”、“戾”字條。
“僞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指虛僞而乖張暴戾,形容人表裡不一,表面虛僞做作,内在卻兇狠乖張、不近人情。其釋義基于“僞”(虛假、欺詐)和“戾”(乖張、暴烈)兩個單字的核心含義及引申義,并在古代史書(如《新唐書》)中有實際用例佐證。現代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明确收錄并釋義該詞。
網絡擴展解釋
“僞戾”是一個由“僞”和“戾”組成的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 讀音:wěi lì
- 字面拆分:
- 僞:指虛假、僞裝,與真實相反()。
- 戾:意為兇狠、乖張,常形容暴虐或性格偏激()。
深層含義
-
表面與内在的反差
指故意表現出兇暴、傲慢的外在形象,實則内心并非如此,目的是欺騙他人或達到某種特殊意圖()。
-
詐僞與乖戾的結合
綜合“詐僞”和“乖戾”兩種特質,形容人性情虛僞且行為暴戾,如漢蔡邕《太傅胡公碑》中“僞戾優順”的用法,暗示通過僞裝兇悍來馴服他人()。
應用場景
- 文學與曆史文本: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行為,強調表裡不一的狀态()。
- 現代語境:可形容職場、社交中刻意僞裝強勢以掩飾真實目的的行為()。
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虛張聲勢、色厲内荏(側重外在兇狠與内在軟弱的對比)。
- 反義詞:表裡如一、坦率真誠。
權威來源說明
該詞釋義綜合了《漢典》《查字典》等高權威性資料(),并參考了漢代文獻例句,确保解釋的準确性。
别人正在浏覽...
菴舍卞寶熛炭鼻腔刬地超放殚悶得策點紙節跕堕動身鬥甬鈍悶煩籠封鏡服聞甘露滅搞價龜紋錦規蹤漢民族河源滑跤灰寂火工道人見雀張羅荊玉爵士樂克伐怨欲口啍誇淫闊禮猛孤停的幂曆明廷謬漢内心搦翰前經清塵濁水秦原绮樹丘成桐染茜澀滞上鹹五,下登三繩愆實例疏杼夙舊宿栖特制眺注鐵鍁同類相從土蛆枉死愁城效死輸忠席寵心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