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荊玉的意思、荊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荊玉的解釋

(1). 荊山 之玉。即和氏璧。 晉 盧谌 《覽古》詩:“連城既僞往, 荊 玉亦真還。” 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還趙州》詩:“ 荊 玉已三獻, 冀 群當一空。”

(2).喻美質賢才。《藝文類聚》卷四七引 晉 孫綽 《賀司空修(循)像贊》:“質與 荊 玉參貞,鑒與南金等照。” 唐 權德輿 《過張監閣老宅對酒奉酬見贈,其年停貢舉》詩:“ 荊 玉收難盡, 齊 竽喜暫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荊玉,漢語詞彙,其釋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荊玉”原指荊山所産之玉,特指春秋時期楚國人卞和發現的璞玉。後經雕琢成和氏璧,成為中國古代著名玉器。《辭源》補充說明,荊山位于今湖北省南漳縣西部,屬古代楚國領地,故以産地命名玉石。

二、曆史典故 該詞典義項延伸自《韓非子·和氏》記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講述卞和三次獻玉,終使荊玉顯世的過程。此典故确立“荊玉”作為稀世珍寶的象征意義。

三、文學引用 在曆代文學作品中,“荊玉”多用作比喻:

  1. 曹植《與楊德祖書》以“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喻才學之士
  2. 李白《古風》詩句“抱石恥獻玉,沉泉笑探珠”化用該典故

四、文化象征 《中國玉器通史》指出,荊玉因和氏璧典故,在傳統文化中形成三重意象:象征忠貞品格(卞和獻玉)、代表治國信物(秦漢傳國玺)、隱喻懷才不遇(初未被識)。這種文化内涵使其成為漢語中兼具物質與精神價值的特殊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荊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本義:荊山之玉(即和氏璧)

  1. 曆史典故
    源于《韓非子·和氏》記載的“和氏璧”故事。楚國卞和于荊山發現璞玉,曆經波折後被雕琢成傳世珍寶“和氏璧”,象征無價之寶。
    例如晉代盧谌詩句:“連城既僞往,荊玉亦真還”。

  2. 文學意象
    常被用于詩詞中比喻珍貴之物或高潔品質,如明代何景明《送石秀才下第還趙州》中“荊玉已三獻,冀群當一空”。


二、引申義:喻美質賢才

  1. 象征意義
    以玉的溫潤、堅韌比喻人的品德與才能,如唐代權德輿詩句“荊玉收難盡,齊竽喜暫閒”,暗指賢才難得。
    晉代孫綽贊文“質與荊玉參貞”也借此贊美人物品質。

  2. 文化内涵
    結合“荊”字本義(荊棘叢生,象征艱難)與“玉”的珍貴,暗含“曆經磨砺終成美質”的深層寓意。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典故細節,可參考《韓非子》或曆代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巾别價逼略鼻汀不安分陳衍此時賜與底棄洞冶鬥獻厄難惡說奉粟符牒賦歌扶梯杆棒敢當勾心鬥角關賦光棍詭诓豪竹哀絲鶴湖黃門畫時降物解辯京陵九霞急言課調口琴困獘狼窩虎穴雷雨領覽靈通琳劄貓虎睥竊辟謠笸籃輕率求救搉酤然蠟肉馬乳贙神變月神怪衰遲條記投石問路僞化無間可伺侮蔑小本經營小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