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未濟的意思、未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未濟的解釋

(1).《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離上坎下。《易·未濟》:“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高亨 注:“火炎在上,水浸在下,水未能滅火,是救火之功未成。”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一:“離上坎下為未濟,而中互既濟……而未濟之終可以為既濟者,金木之為用亦不小也。”

(2).未成,沒有成功。《荀子·王霸》:“德雖未至也,義雖未濟也,然而天下之理略奏矣。”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一折:“想 玄德 未濟時,曾問俺 東吳 借 荊州 為本,至今未還。”

(3).渡河未到岸或尚未渡河。《史記·宋微子世家》:“ 襄公 與 楚成王 戰於 泓 , 楚 人未濟, 目夷 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濟擊之。’公不聽。”《後漢書·袁紹傳》:“今 操 軍退,人懷歸志,及其未濟,出兵掩之,可令大潰,此策不可失也。”《三國志·魏志·郭嘉傳》:“ 策 臨 江 未濟,果為 許貢 客所殺。”

(4).未得到救助。《漢書·董仲舒傳》:“羣生寡遂,黎民未濟,皆長吏不明,使至於此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未濟"是漢語中兼具哲學意蘊與實用語義的複合詞彙,其内涵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卦名釋義 作為《周易》六十四卦終卦,"未濟"卦象由離上坎下組成,象征火在水上難以交融的自然狀态。《周易·未濟》載:"亨,小狐汔濟,濡其尾,無攸利",通過小狐渡河濕尾的意象,揭示事物發展未竟階段的矛盾性,既蘊含轉化可能,又警示行事須慎始慎終。朱熹在《周易本義》中強調此卦"事未成而能亨"的辯證關系,體現中國哲學對過渡階段的深刻認知。

二、未成狀态 在曆時語義演變中,"未濟"衍生出"未完成""未成功"的抽象含義。《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師未濟而擊之"的軍事記載,生動展現該詞描述行動未達目标的具體用法。《漢語大詞典》收錄此義項時,特别指出其常用于描述工程、計劃等系統性事務的中途狀态。

三、渡河本義 回歸文字本源,"濟"字從水從齊,初指渡河行為。《說文解字》訓"濟"為"水渡也",故"未濟"原始義指涉渡河未成的具體情境。《水經注·河水》所載"河水湍急,未濟而返"的記載,正是此本義在古代地理文獻中的典型用例。

(參考資料:

  1. 漢典"未濟"詞條 http://www.zdic.net/hans/%E6%9C%AA%E6%B5%8E
  2. 周易研究網 http://www.zhouyi.com/weiji
  3. 國學導航《周易本義》 http://www.guoxue123.com/jingbu/0131/zyby
  4.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左傳》 http://ctext.org/zuo-zhuan

網絡擴展解釋

“未濟”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最後一卦,其含義豐富且具有哲學深度,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未濟”字面意為“未完成”“未成功”,引申為事物處于未達成目标、未渡過難關的狀态。例如《荀子》中“義雖未濟”即指道義尚未實現。

  2. 卦象構成
    卦象為“離(火)上坎(水)下”,即火在水上燃燒,象征水火不交、力量未調和,導緻救火或渡河等行動未能成功。


二、哲學思想

  1. 動态發展觀
    《易經》以“未濟”為終卦,強調事物發展永無止境。看似結束的“既濟”(第六十三卦)後接“未濟”,體現循環往複、周流不息的宇宙觀。

  2. 矛盾與平衡
    火與水相克卻共存于卦象中,象征矛盾對立中的動态平衡。雖未成功,但暗含轉機,需“慎辨物居方”(謹慎分析、調整方向)以突破困境。


三、應用與啟示

  1. 行事态度
    卦辭提到“小狐汔濟,濡其尾”,警示若急于求成(如小狐渡河濕尾),反招不利,需耐心積累、審時度勢。

  2. 人生象征
    代表事物未竟階段的混亂與潛力,如事業關鍵期、經驗不足或資源欠缺的狀态。需在“未濟”中尋找新起點,而非視作終點。


四、曆史與文獻


“未濟”既是《易》卦名,也是哲學概念,既象征未完成的狀态,也蘊含轉化與新生的可能。其思想對處世、決策具有指導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

愛利埃煤柏油馬路操篲唱白臉沖遁翀舉楚謠辭館墔堆毳衲風義龜熸骨膠黑鹄合正驩動黃稑米渾骨丫髻殲滅戰燋爇佳味結繩而治嗟籲金鈴金玉良緣酒債吉宅拷治廊餐酹奠溜乾二淨溜裘棉花糕明規乃蠻鬧饑荒嘔煖棚屋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強死強活卿曹秋影榷易署山村苫席燒棧省慝沈聲適間收市恬淡無為推磨秃裡為從伍什香螺享堂鞋幫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