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顯的規鑒。 漢 阮瑀 《駕出北郭門》詩:“傳告後代人,以此為明規。”
(2).明确的法度或準則。《宋書·禮志四》:“且 漢 代鴻風,遂登配祔, 晉 氏明規,鹹留薦祀。”
“明規”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讀,主要包含以下兩層意義:
明顯的規鑒
指具有顯著警示或借鑒意義的行為準則。例如,漢朝阮瑀在《駕出北郭門》詩中提到“傳告後代人,以此為明規”,強調将前人的經驗作為明确的指導。
明确的法度或準則
多用于形容清晰、具體的規章制度,如《宋書·禮志四》中記載的“晉氏明規,鹹留薦祀”,指晉代确立的祭祀規範。
“明”表示清晰、公開,“規”指規則或法度,合起來強調規則的明确性和約束力。該詞常用于正式文件、曆史文獻或管理領域,側重對行為或标準的嚴格界定。
如需更詳細的出處或例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宋書》相關章節。
《明規》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彙,它既可以作為名詞,也可以作為動詞使用。作為名詞時,它指的是明确的規定或準則;作為動詞時,它指的是按照規定或準則行事。
《明規》的部首是日字旁,它的拆分部首是日;它的總筆畫數是七畫。
《明規》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法律制度和社會規範。在古代社會中,法律和規章制度起到維護社會秩序、治理國家的作用。《明規》這個詞的出現,是對這種重要規定的提煉和總結。
《明規》的繁體字為「明規」。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明規》的字形比現代有一些差異。在古代,這個詞的字形可能更加簡化,但整體的意思和用法并沒有改變。
1. 遵守公司的《明規》,才能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2. 在學校裡,我們必須遵守學校的《明規》,不違反校紀校規。
明晰、明确、規定、規範、規則
準則、标準、法規
違規、不按規定、破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