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九服之一。《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 郑玄 注:“服,服事天子也。” 贾公彦 疏:“言卫者,为王卫御。” 章炳麟 《封建考》:“九服相距为万里,其后削弱,徒有卫服以内。”
(2).指五服之一。见《书·康诰》。参见“ 九服 ”、“ 五服 ”。
关于“卫服”的词义解释,综合搜索结果中的多个来源,可总结如下:
九服制度中的“卫服”
根据《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周代将王畿以外的地域按距离划分为九服(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其中“卫服”位于采服之外,距离王畿2500-3000里,主要职责是为周王室提供护卫。
五服体系中的“卫服”
另一种说法出自《尚书·康诰》,将服制分为五类,但具体所指内容需结合上下文,可能与九服体系存在差异。
现代汉语中,“卫服”可比喻有权势的个体或机构,如政府官员、军队指挥官等,强调其权威性和护卫职能。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尚书》原文或汉典(来源7、8)的详细注解。
《卫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维护卫生和保护服装。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卫”是卫生的意思,“服”是指穿着衣物的意思。
《卫服》的拆分部首是“卩”和“月”,其中“卩”是指封印的意思,表示封住卫生的含义;“月”是指肉体的意思,表示裹在肉体上的衣物。
《卫服》的笔画数为9画。
《卫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周礼·公官司服》中,用来指代王室贵族的装束和礼节。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维护卫生和保护服装的词语。
在繁体字中,我们可以将《卫服》写作「衛服」。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在略有不同。《卫服》的古代写法通常是「衛服」,其中的部分字形可能有微小的差异,但整体意思与现代写法相同。
1. 需要每天打扫房间和清洗衣服,这是维护卫服的基本要求。
2. 在工作场所,我们应该注意穿戴整洁,保持工作服的卫服。
组词:卫生、卫生间、保护、服装
近义词:维持、保持
反义词:破坏、忽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