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reak down;destroy;demolish;smash up]∶用強大力量擊垮;摧毀
搗毀敵巢
(2) [break away]∶打破、毀壞或搞掉
搗毀窗栅欄
摧毀;砸壞;擊垮。 ********* 《花兒開過了》:“愛呀!上帝不曾因青春底暫退,就要将這個世界一齊搗毀。”《<艾青詩選>自序》:“學生們經常上街遊行、搖旗呐喊,搗毀賣仇貨的商店。” 巴金 《隨想錄·重來馬賽》:“巴士底獄沒有給保留下來,隻是由于民憤太大,革命群衆當場搗毀了它。”
擣毀:沖擊緻毀。《管子·度地》:“水之性,行至曲必留退……杜曲則擣毀。” 尹知章 注:“擣,觸也。言水行至曲則衝,而衝有所毀傷。”
“搗毀”是一個動詞,指用強力破壞或徹底摧毀某事物,通常帶有主動攻擊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摧毀性破壞
指通過強力手段徹底擊垮或毀壞目标,如“搗毀敵巢”“搗毀犯罪窩點”。該詞常用于描述對非法場所(如賭場、制假窩點)或敵方據點的打擊行動。
物理與抽象層面的破壞
既可用于具體事物(如“搗毀窗栅欄”),也可比喻對抽象體系的破壞,如聞一多在詩句中寫道:“上帝不曾因青春底暫退,就要将這個世界一齊搗毀”。
該詞隱含“主動攻擊”和“徹底性”,常見于新聞報道或文學描寫。例如廣州質監部門曾“搗毀大型假冒生産窩點”,突顯執法力度。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不同語境用法,可參考《辭海》或查字典網的詳細解析。
《搗毀》是一個動詞,意思是通過激烈、有力度地打擊、破壞,使物體、建築或者事物完全破碎、毀壞。
《搗毀》共有兩個部首,左邊是手部(扌),右邊是前綴擾部(攵)。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搗毀》一詞的來源比較明顯,可以将其拆分為“搗”和“毀”兩個字。其中,搗指用力打擊或者攻擊,毀表示破壞、摧毀。
《搗毀》的繁體字為「擣毀」。
在古代漢字中,搗字的寫法是「土衣殳」,毀字的寫法是「槊壞」。
1. 受到地震的襲擊,這座房子被搗毀得面目全非。
2. 警方出動大批人員,搗毀了一個毒品窩點。
以《搗毀》為基礎的組詞有:搗碎、搗蕩、破壞等。
與《搗毀》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破壞、摧毀、拆除、毀壞等。
與《搗毀》意思相反的詞語有:建設、修複、保護、強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