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刈的意思、獲刈的詳細解釋
獲刈的解釋
收割。《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夫農民之事田,自正月耕種,耘鋤條桑,耕熯種麥,穫刈築場,十月乃畢。”《詩·豳風·七月》“八月其穫” 唐 孔穎達 疏:“八月,其禾可穫刈也。”
詞語分解
- 獲的解釋 獲 (獲⑤穫) ò 打獵得到的禽獸:獵獲。 得到,取得:獲得。獲獎。獲悉。如獲至寶。 古代對奴婢的賤稱:臧獲。 能得到機會或空閑:不獲面辭。 收割莊稼:收獲。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 刈的解釋 刈 ì 割(草或谷類):刈除。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獲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獲刈(huò yì) 的字面意義為收割,主要指農業活動中對農作物的收獲,例如谷物、麥類等。其中:
- “獲” 指收獲成熟的農作物(如《說文解字》中“獲”本義為“刈谷”),;
- “刈” 原指割草,後引申為收割(如《康熙字典》解釋“刈”為“芟草也”),。
二、文獻引證
該詞在古籍中多次出現,例如:
- 《三國志·魏志·司馬芝傳》提到“穫刈築場”,描述農民從耕種到收割、築場的完整農事流程;
- 唐代孔穎達在《詩經·豳風·七月》的注釋中解釋“八月其穫”為“其禾可穫刈也”,進一步佐證其農業含義。
三、結構分析
- 字形結構:上下結構的“獲”與左右結構的“刈”組合,形成聯合式動詞。
- 詞義演變:最初指具體農事活動,後偶見引申為“獲得利益”(如的比喻義),但此用法較少見且需結合語境。
四、注意事項
- 發音:注意“刈”讀作yì,而非“jǐ”或其他讀音;
- 使用場景: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古文或特定語境,日常表達更常用“收割”“收獲”等詞。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三國志》《詩經》原文或農事相關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獲刈》的意思
《獲刈》(huò jī)是一個多音字,有兩種常見的意思。
- 獲得、得到、成果:指通過努力或行動取得某種結果。
- 收割、收獲:指農作物成熟後進行收割的過程。
《獲刈》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獲刈》的拆分部首是左右結構,左邊是“禾”部,右邊是“利”部。
《獲刈》的總筆畫數為十二劃。
《獲刈》的來源和繁體
《獲刈》屬于漢字,其中“獲”的來源是象形字,意為捕獲;“刈”的來源是會意字,由“刀”和“乙”組成,表示用刀割剪。
在繁體字中,“獲”和“刈”的形态和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獲刈》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有時候會出現不同的字形現象。《獲刈》在古時候的寫法有一定的變化:
- 在古籍中,可以看到“獲”字的形狀呈現為古風“纟”加上“敝”的形狀,與現代的簡化字“獲”有些不同。
- “刈”字在古籍中形狀為“刖”,表示用刀割剪的意思。
《獲刈》的例句
- 他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于獲刈了一份令人滿意的工作。
- 十月份是豐收的季節,農民們忙着獲刈莊稼。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獲”為主要部分的詞彙有:"獲得"、"獲獎"、"獲利"。
與“獲刈”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收獲"、"得到"、"取得"。
與“獲刈”意思相反的詞彙有:"失去"、"喪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