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心的意思、盟心的詳細解釋
盟心的解釋
盟誓在心。 清 吳蘭徵 《绛蘅秋·情妒》:“我曾發誓盟心,你到今日還説這話,屈死人也,罷!罷!我也無以盟心了。” 郭沫若 《東風集·頌黨慶》:“盟心遵 馬 列 ,建國邁 虞 唐 。”
詞語分解
- 盟的解釋 盟 é 舊時指宣誓締約,現指階級的聯合,國與國的聯合:盟軍。盟友。同盟國。盟約。山盟海誓。 指結拜弟兄:盟兄。盟弟。 中國内蒙古自治區的行政單位。 發(誓):盟誓。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專業解析
“盟心”為漢語複合詞,由“盟”與“心”構成。其核心含義指通過立誓、結盟的方式表達内心堅定的意願或情感承諾,常見于古典文獻及現代書面語境。
從構詞角度解析:“盟”本義為古代諸侯在神前立誓締約,《說文解字》釋作“殺牲歃血,朱盤玉敦,以立牛耳”,後引申為鄭重承諾;“心”在《爾雅》中被解為“人之神明”,象征思想與情感的主體。二字組合後,“盟心”特指将内心真摯的意願通過儀式化誓言進行确認,如清代詩文中“割臂盟心,指天誓日”即用此典(參考《漢語大詞典》詞條)。
該詞具有三重語義特征:
- 立誓的莊重性:常見于婚約、結拜等需要強化信任關系的場景,如《紅樓夢》中“今日既盟心,願同生死”;
- 情感的内發性:強調誓言源于内心真實情感而非外力脅迫,區别于“盟約”的外在約束性;
- 時空的延續性: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如“青山為證,盟心不改”的修辭表達,突顯承諾的持久性。
在語言學應用中,“盟心”屬于書面雅語,與“銘心”“矢志”構成近義關系,但更側重通過儀式強化内心承諾的行為過程。教育部《現代漢語常用詞表》将其列為二級詞彙,建議在正式文書或文學創作中使用以增強表達力度。
網絡擴展解釋
“盟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盟誓在心”,即通過内心立下誓言或約定,強調忠誠與承諾的堅定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指将誓言深藏于心,表達對某種信念、情感或約定的忠誠。例如,在情感關系中,可引申為“心意相契的承諾”。
- 拼音與注音:拼音為méng xīn,注音為ㄇㄥˊ ㄒㄧㄣ。
2.引證與文學用例
- 清代戲曲《绛蘅秋》:吳蘭徵在《情妒》一折中寫道:“我曾發誓盟心,你到今日還說這話,屈死人也!”此處通過人物對話,體現盟心作為情感承諾的莊重性。
- 郭沫若詩作:在《頌黨慶》中,“盟心遵馬列,建國邁虞唐”一句,将“盟心”用于表達對政治信仰的忠誠。
3.綜合解析
- 語境適用: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表達,常見于古典作品或強調精神契約的場景,如愛情、信仰、結盟等。
- 近義詞:盟誓、誓心、銘心(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4.權威來源補充
- 滬江線上詞典進一步指出,“盟心”的英文釋義可對應“pledge in heart”,強調内在的誓言屬性。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演變信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學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鴻遍地安富鏖兵參革參謀長常所吃喝出角貂鹖地步俯聆蓋子貫戰歸檝歸寂過腔鶴顧和煖虎丘尖兵江月駕説結驷近比金舠鲸音絕門開鑼喝道窺覽虧心良時麻花能不農父盼盼抛青春飄色青屎氣态肉裡眼捼莏善便善學神神身子骨兒侍書時宗水至清則無魚水中撈月水漲船高水性楊薯蓣穗選特牲田原蚊母鳥文廕物估銜勇消瘠小朋友小人家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