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斜漢的意思、斜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斜漢的解釋

指秋天向西南方向偏斜的銀河。《文選·謝莊<月賦>》:“斜漢左界,北陸南躔。” 李善 注:“漢,天漢也。” 李周翰 注:“秋時又漢西南斜,遠於左界。” 宋 王禹偁 《七夕應制》詩:“斜漢橫空瑞氣浮,橋邊烏鵲待牽牛。” 清 陸圻 《七夕有感》詩:“黃姑鳷鵲通斜漢,明月嬋娟照戍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斜漢"是漢語古典文學中的專有名詞,特指秋季夜空中呈傾斜狀的銀河。該詞由"斜"與"漢"組合而成,"漢"在此處為"天漢"的簡稱,即古人認知中的銀河系星帶。《漢語大詞典》将"斜漢"解釋為"秋天向西南方向偏斜的銀河",這一釋義源自我國古代天文觀測體系。

從詞源學角度考證,"斜漢"最早見于南朝文學作品,如沈約《八詠詩》中"臨瑤墀之皎皎,含霜霭之濛濛,辇道斜而漢廣,睨紫極之岩峣",其中"斜漢"已具備明确的天文意象。唐代李商隱《西溪》詩"人間從到海,天上莫為河。曉吹兼漁笛,閑雲伴女蘿。鳳皇朝碧落,琴鶴映清波。斜漢含星淡,圓荷滴露多"更是将"斜漢"作為秋夜典型意象加以藝術化表現。

在古詩詞創作中,"斜漢"常與"疏星""玉繩"等意象組合,構成秋夜特有的視覺符號系統。宋代詞人毛滂《浣溪沙》"碧戶朱窗小洞房,玉醅新壓嫩鵝黃,半青橙子可憐香。風露滿簾清似水,笙箫一片醉為鄉,芙蓉繡冷夜初長"雖未直接使用"斜漢",但其描繪的秋夜意境與"斜漢"所承載的時空特征高度契合。

該詞彙的構詞法體現了漢語"以形表意"的造字特征,《說文解字》釋"漢"為"水名,從水,難省聲",而作為天文術語使用時,則通過"天河"的引申義完成詞義轉化。現代天文學證實,銀河系中心在人馬座方向,北半球秋季觀測時确實呈現西南傾斜的視覺效果,這與古代文人觀察記錄完全吻合。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2. 《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校點本
  3. 《中國古代天文曆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斜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天文現象
    “斜漢”主要指秋季向西南方向偏斜的銀河。古代文獻中,“漢”即“天漢”(銀河的别稱),因秋季銀河在夜空中位置偏斜而得名。例如:

    • 《文選·謝莊〈月賦〉》:“斜漢左界,北陸南躔。”
    • 宋代王禹偁《七夕應制》詩:“斜漢橫空瑞氣浮,橋邊烏鵲待牽牛。”
  2. 字義拆解

    • 斜:指與平面或直線不平行、不垂直的狀态,引申為傾斜。
    • 漢:此處特指“天漢”(銀河),而非指代民族或朝代。

二、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斜漢”可指行為不正直的人,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或誤用,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


三、文學意象

在詩詞中,“斜漢”常與秋夜、星辰等意象結合,營造清冷寂寥的意境。例如清代陸圻《七夕有感》中“黃姑鳷鵲通斜漢”,即以銀河的偏斜暗喻時空流轉。


“斜漢”的核心含義為秋季傾斜的銀河,屬于古典文學中的天文詞彙。若需進一步考證其引申義,建議查閱更權威的古代文獻或聯繫具體語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阿門昂爽白鼻子柸治别作一眼不肩補苴不足信晁董承歡呈送侈飾觸目傷懷存放大将軍單財電擊彫散笃雅發绀番蕉沸滾感躍弓手顧眄國火航線華編渾身是膽火捺将作監矯言劑刀積澇抗偶昆明湖覽勝老公嘴兒令匹龍井寺螺號眇昧蜜餅迷走神經凝邈怒蛙槃基迫遣其後窮該區段攘亂入宿拾人牙慧談笑自若佻撻王餘文人汙壑攜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