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束影 ”。收束身影。指約束自己。 南朝 齊 王融 《謝竟陵王示法制啟》:“澄心洗累之規,莊情束景之制。” 清 周亮工 《芍藥無瓶簡芝麓薗次》詩:“措足猶無地,看花隻自傷。安心存四壁,束影就空房。”
“束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束景”讀作shù jǐng,意為收束身影,引申為約束自己。該詞亦作“束影”,常見于古代詩文,多用于表達自我收斂、克制的狀态。
詞源解析
由“束”(捆綁、約束)和“景”(身影)組成,字面指“将身影收束”,後比喻行為上的自我約束。例如南朝齊王融《謝竟陵王示法制啟》中“莊情束景之制”,即強調以莊重情感約束自身。
文學用例
宋代郭祥正《奉和廣帥蔣穎叔留題石室》中的“窘束景象如縛仇”,以“束景”形容被束縛的境遇,體現其比喻性用法。
該詞現代已不常用,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研究語境。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上下文分析其含義。
《束景》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束縛"或"限制"景物的視野。
《束景》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景",共有10個筆畫。
《束景》是現代漢語詞彙,沒有特定的來源。它的繁體字為"束景"。
在古時候,"束景"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差異。然而,根據現代漢字的标準寫法和認可,"束景"依然是這個詞的正确寫法。
1. 他們的設計節約了空間,但也束縛了景觀的發展。
2. 不要讓過去的失敗束縛住你的視野,要敢于挑戰新的可能性。
擴景、無限景、解束、開闊視野
限制、約束、壓制、囿于
開放、解放、擴展、拓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