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勢沉重。《東觀漢記·吳漢傳》:“ 漢 疾篤,車駕親臨,問所欲言。” 晉 幹寶 《搜神記》卷五:“不幸疾篤,死在旦夕。”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風操》:“父母疾篤,醫雖賤雖少,則涕泣而拜之,以求哀也。”《清史稿·裕憲親王福全傳》:“﹝上﹞巡塞外,聞 福全 疾篤,命諸皇子還京師。”
“疾笃”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jí dǔ,主要用于描述病情嚴重的情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疾”指疾病,“笃”意為嚴重、沉重,合起來表示病勢危重、病情惡化,常指疾病發展到危及生命的程度()。
字義分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東觀漢記》《顔氏家訓》等文獻()。
《疾笃》(jí dǔ)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疾》意思是病憂,生病或疾苦,表示身體或心理上的不適。《笃》意思是誠懇、真誠、堅定,表示對人或事物的态度和行為真摯堅定。
《疾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疒(疔字底部)和竹(豎心偏右),它們分别屬于疒部和竹部。《疾》的筆畫數為7,它由豎、橫、撇、捺組成;《笃》的筆畫數為11,它由豎、橫、撇、捺、折、點組成。
《疾笃》一詞源自《論語·鄉黨篇》:“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其中,“有方”一詞中的“方”字古代寫作“疾”。在繁體字中,仍然保留這種古代字形,因此可以将繁體字“疾”寫作“疒去竹又”。
古代有兩種常見的寫法,一種是相近于現代的寫法:“疒去竹又”;另一種是更加簡化的寫法:“疒去钅”。因為漢字的演變和規範化,現代書寫方式更趨統一。
1. 他近來身體疾笃,需要好好休息調養。
2. 那位老人生前一直以疾笃之心待人,深受朋友們的敬重。
疾病、疾苦、憂疾、笃行、笃信、笃實
疾速、急速、迅速、迅捷、堅決、認真、真誠、忠誠
健康、安逸、緩慢、猶豫、輕率、虛僞、不誠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