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職。《新唐書·元稹傳》:“會 河南 尹 房式 坐罪, 稹 舉劾,按故事追攝,移書停務。”
“停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指停職,即暫時或永久解除某人的職務。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古籍或特定曆史文獻中。
《新唐書·元稹傳》記載:“會河南尹房式坐罪,稹舉劾,按故事追攝,移書停務。”此處指元稹彈劾房式後,按舊例停止其職務。
該詞屬于文言詞彙,現代公文中一般使用“停職”“免職”等表述。若在古籍研究或仿古語境中出現,可結合具體文獻分析其行政程式或處罰程度。
停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停止工作、停業或暫時關閉。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企業、機構或組織暫時停止運營。
停(tíng)這個字,它的部首是亻(人),它的總筆畫數為12。
務(wù)這個字,它的部首是彳(走之彳),它的總筆畫數為8。
停務的字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停這個字最早指的是暫時停駐、停止行走,後來引申為停止工作或業務。務這個字最初的意思是指事務、職責,後來也引申為工作、業務。兩個字合在一起,表示暫時停止工作或業務。
在繁體字中,停務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沒有變化。
在古代,停務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停在古代寫作「仃」或「丁」,務在古代寫作「勿」或「巫」。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字形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停務」。
1. 由于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紛紛停務以确保員工的安全。
2. 這家餐廳每個星期一都會停務進行清潔和維護。
3. 網站停務期間,用戶将無法訪問該平台上的任何内容。
停工、停産、停業、停電、停課
歇業、關閉、停止運營
開業、營業、運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