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署名。 晉武帝 置起部郎。 南北朝 時, 宋 、 齊 、 梁 、 陳 有起部尚書,掌管宗廟宮室的建造事宜,事畢即行撤銷。 北齊 起部亦掌工造。 隋 以後改稱工部。《北史·魏紀三·高祖孝文帝》:“十一年冬十月辛未,詔罷起部無益之作,出宮人不出機杼者。”
(2).用以代稱工部。 宋 葉適 《除工部侍郎謝表》:“賜先見於延和,歸舊班於起部。”參閱《晉書·職官志》、《隋書·百官志上》、《通典·職官五》。
“起部”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專有名詞,主要含義如下:
工部的别稱:
在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起部”常作為中央官署“工部”的臨時性稱呼或别稱。工部主要負責全國的工程營造、工匠管理、屯田水利、交通建設等事務。朝廷在興修大型工程(如宮殿、陵寝)時,會臨時設立“起部”來專門負責該工程的營建事宜。工程結束後,此臨時機構即撤銷。因此,“起部”并非一個常設的固定官署名,而是因具體工程需要而設,其職能與工部重疊,故常被視為工部的代稱。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指代“起部曹”這一機構:
更具體地說,“起部”可以指代尚書省下屬的“起部曹”。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尚書省分曹(部門)理事,“起部曹”就是主管工程營造事務的部門。例如,南朝梁、陳等朝代設有“起部尚書”,即為該曹的長官,其職責就是管理土木工程。隋朝正式确立六部制後,工部成為常設機構,但“起部”作為其前身或别稱仍被沿用或提及。來源:《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北京出版社)、《通典·職官典》(唐·杜佑撰)。
指代“起部郎”等官職:
與機構名相關,“起部”也可指代在該機構任職的官員,如“起部郎”(起部曹的長官)或“起部尚書”(有時是更高階的主管)。例如,《晉書·職官志》等史籍中就有關于起部郎、起部尚書的記載。來源:《晉書·職官志》(唐·房玄齡等撰)、《文獻通考·職官考》(元·馬端臨撰)。
“起部”的核心含義是指中國古代(主要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負責土木工程營建的中央官署或部門。它既可作為“工部”的别稱,也可特指尚書省下主管工程的“起部曹”這一機構或其長官(如起部郎、起部尚書)。這個詞主要用于特定的曆史語境中,反映了古代官制的特點。來源:《辭源》(商務印書館)。
“起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言演變來理解:
起源與職責
“起部”始設于晉武帝時期,最初為臨時性官署名,主管宗廟、宮室的營建工程。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及北齊)沿襲此制,設“起部尚書”,專司營造事務,工程結束後即撤銷機構。
曆史演變
代稱用法
宋代文獻中,“起部”曾被用作工部的代稱,如葉適《除工部侍郎謝表》中以“起部”指代工部。
個别現代詞典(如)收錄“起部”為成語,解釋為“動身或起始部分”。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植。
“起部”主要作為曆史專有名詞使用,指代古代負責營造的臨時官署。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職官志》《隋書·百官志》等史料。
背鄉離井敝蹻稱斤約兩赤蜃吹虀純合體出入境怛怖黛色敦如高潔戈橹根盤蔕結珪符龜甲香古銅鴻姱奸命嚼腭搥床腳給接碴截頭渡金瑜舊常祭儀恐慌廊廟才鍊句流和立仗馬螺髻梅録摹索囊書内史省能箇泡蜑偏介漂落起床窮蛤螺窮居柔風山娶沈泒慎重其事勢藉市買胎諱讨缺亭隊提箱媮合苟容鼍憤龍愁文鯉無端生事梧邱之魂銷場邪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