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起部的意思、起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起部的解釋

(1).官署名。 晉武帝 置起部郎。 南北朝 時, 宋 、 齊 、 梁 、 陳 有起部尚書,掌管宗廟宮室的建造事宜,事畢即行撤銷。 北齊 起部亦掌工造。 隋 以後改稱工部。《北史·魏紀三·高祖孝文帝》:“十一年冬十月辛未,詔罷起部無益之作,出宮人不出機杼者。”

(2).用以代稱工部。 宋 葉適 《除工部侍郎謝表》:“賜先見於延和,歸舊班於起部。”參閱《晉書·職官志》《隋書·百官志上》《通典·職官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起部”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言演變來理解:

一、古代官署機構

  1. 起源與職責
    “起部”始設于晉武帝時期,最初為臨時性官署名,主管宗廟、宮室的營建工程。南北朝時期(宋、齊、梁、陳及北齊)沿襲此制,設“起部尚書”,專司營造事務,工程結束後即撤銷機構。

  2. 曆史演變

    • 北齊時期:職權擴展至工造領域,隸屬祠部尚書。
    • 隋代改革:職能并入“工部”,成為六部之一,标志着“起部”作為獨立官署的終結。
  3. 代稱用法
    宋代文獻中,“起部”曾被用作工部的代稱,如葉適《除工部侍郎謝表》中以“起部”指代工部。

二、現代漢語中的特殊用法

個别現代詞典(如)收錄“起部”為成語,解釋為“動身或起始部分”。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植。

“起部”主要作為曆史專有名詞使用,指代古代負責營造的臨時官署。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晉書·職官志》《隋書·百官志》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起部——一個有着豐富意義的漢字

起部是一個漢字部首,它常常出現在許多漢字的左側,起到構成字形和表示意義的作用。起部由“走”和“己”兩個部首組成,它的字形可以用兩個詞來形容,一個是“行走”,一個是“自己”。起部的筆畫數為3畫。

起部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時期。當時,漢字的起初形态是象形文字,它們用來表示具體的事物和動作。起部的古時候的寫法相對簡單,基本與現代漢字的寫法相似,隻是形狀可能有些變化。

在繁體字中,起部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隻是字形要比現代漢字複雜一些。由于繁體字的龐大和複雜,現代漢字的簡化成為了推動漢字演變的重要方向。

以下是一些包含起部的漢字的例子:

1. 起:表示站立、醒來等動作,含有“起床”、“起飛”等意義。

2. 起:表示開始,含有“起源”、“起航”等意義。

起部還可以和其他部首組合形成許多組合詞,例如:

1. 起義:起來反抗。

2. 起源:事物的起初。

3. 起居:起床和生活。

起部的近義詞很多,例如:“立”,“動”,它們都可以用來表示類似的意義。而反義詞通常是相對于起部的含義而言,例如“止”,“座”,它們表示相反的狀态或行動。

總之,起部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漢字部首,它不僅僅是漢字的構成部分,更代表着行動、開始和自我。通過起部的組合,我們可以組成許多豐富多彩的詞語和表達出各種意義,豐富了漢語的表達能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