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身體發膚的意思、身體發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身體發膚的解釋

語出《孝經·開宗明義》:“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本指身軀、四肢、須發、皮膚,後亦泛指自己身體的全部,自身。 唐 柳宗元 《為耆老等請複尊號表》:“身體髮膚,盡歸於聖育。” 清 侯方域 《萬孝子割股議》:“夫身體髮膚,不敢毀傷,聖人之訓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身體發膚"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成語組合,其核心含義指代人體的全部組成部分。該詞可拆解為:

一、詞義解析 "身"指人的軀幹,《漢語大詞典》定義為"人或動物的軀體";"體"為肢體總稱,《說文解字》注"總十二屬也",包含首、身、手、足等部位;"發"特指頭發,《康熙字典》引《釋名》"發,拔也,拔擢而出也";"膚"即皮膚,《玉篇》解作"皮也"。四字合稱完整涵蓋人體外在物質構成。

二、經典出處 語出《孝經·開宗明義》:"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該典籍強調人體作為父母血脈的延續,蘊含儒家倫理觀中"孝道"的根本要求。漢代鄭玄注疏時特别指出"全其身以全親",将身體完整性上升到道德責任高度。

三、文化延伸 在《黃帝内經》體系中,"身體發膚"被視為精氣神的物質載體,與"形神合一"的中醫理論相貫通。明清時期《日知錄》等著作進一步将其引申為"立身之本",強調個人對自身健康的養護義務。

四、現代應用 當代《現代漢語詞典》收錄該詞為固定短語,釋義範圍從傳統倫理拓展至生命權保護意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七條關于人身自由的規定,可視為這一傳統理念的現代法律延伸。

網絡擴展解釋

“身體發膚”是一個源自中國傳統文化的成語,其含義和文化背景如下:

1. 基本詞義
原指人體的四肢、軀幹、須發和皮膚,後擴展為泛指自身或身體的全部部分。拼音為shēn tǐ fà fū,屬聯合式成語,語法上可作主語或賓語。

2. 出處與經典引用
出自《孝經·開宗明義》:“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此句強調子女應珍視父母賦予的身體,将其視為踐行孝道的基礎。

3. 文化内涵

4. 用法示例

5. 補充說明
該成語在繁體中文中寫作“身軆發膚”,英文可譯為“one's hair, skin and body”。

别人正在浏覽...

阿毗達磨闆屋薄設鼻窦炎禀奏倉惶成龍辭服叢芮大嘩等一大車點存地球資源衛星獨得方帥風簾何從橫隊花白膠固交讬激濑荊冠驚遽技人疾人快快狂瘖悃恻漣紋毛褲溟邈内恕爬伏千忌錢學森谯怒跷球缺醫儒秀喪聲嚎氣三跪九叩扇闆盛主實塌塌耍把戲書革鎖邊太師轎子條衣鐵柱宮題序通侯銅鑼投香托胎歪厮纏忘寝廢食翁壻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