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nesty order] 旧时君主发布的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
颁发赦令
旧时君主发布的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楚王 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 朱公 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 朱公 子,明日遂下赦令。” 宋 秦观 《财用上》:“数因赦令而弛逋负,大出廪廥以振乏絶。”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敕戒州部,詔誥百官,制施赦令,策封王侯,皆用之天子。”
"赦令"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法律文化内涵的复合词,由"赦"与"令"两个语素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的解释,"赦"指免除或减轻刑罚,"令"则指官方发布的命令,二者结合特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颁布的赦免文书。该词常见于古代典籍,《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将其定义为"帝王发布的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体现君主专制时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的权威特性。
从历史制度层面考察,《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记载赦令制度可追溯至周代"三宥三赦"之法,汉代形成"大赦天下"的定制,唐代《唐律疏议》更规定新帝登基、改元、立太子等十二种颁赦情形。这类赦令往往通过"露布"(公开张贴的文书)或"赦书"形式传达,内容涵盖囚犯赦免、赋税蠲免、罪籍解除等社会治理措施。
现代法律语境下,《法学大辞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指出赦令已演变为国家元首或立法机关行使的特赦权,与古代君主赦令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必须经过法定程序,且不适用于未决案件。此类法律文书的制定与实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条和第八十七条中有明确权限规定。
“赦令”是古代君主发布的特殊政令,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以下是详细解释:
“赦令”指旧时君主发布的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拼音为shè lìng。其中:
现代语境中,“赦令”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如描述古代帝王大赦天下。部分国家元首保留特赦权,但性质与古代不同。
提示:若需查看完整古籍例句或近义词辨析,可参考、2、6等来源。
报伏庇覆波谲云诡布颿摧志屈道大鲵返影发煦妇女节扶危定乱艮隅过稽还嗣寒炉镮钮骄霸积草池接踵而至惊佩静婉腰近正剞氏军伍窭籔掠笞良膏两塾连旝灵钩菱芡留落鸾髻箩筛緑耳公溟诛籋子泥浆乾络耆齿挈辞衢逵如花似月入缵桑林深根固蒂蛇入筩中曲性在饰名庶黎舜禹私谖忝官条决駞逗托契违条蚊虻负山五剑五瑞无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