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設令的意思、設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設令的解釋

(1).假使。《列子·仲尼》:“設令發於餘竅,子亦将承之?” 唐 狄仁傑 《谏造大像疏》:“設令雇作皆以利趍,既失田時,自然棄本。” 清 方文 《曹南懷古》詩之六:“ 戚姬 小家女,歌舞昭令儀。既承天子寵,復産 如意 兒。設令早之國, 呂氏 忌稍衰。”

(2).即使。《漢書·翟方進傳》:“﹝吾﹞欲舉兵西誅不當攝者,選宗室子孫輔而立之。設令時命不成,死國埋名,猶可以不慙於先帝。” 唐 李複言 《續玄怪錄·蘇州客》:“蓬行而望十萬,乃無翼而思飛者也。設令必得,亦廢數月。”《舊唐書·褚遂良傳》:“ 遂良 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君舉必記。’黃門侍郎 劉洎 曰:‘設令 遂良 不記,天下亦記之矣。’”

(3).施行號令。 北齊 劉晝 《新論·法術》:“懸教設令以示人者,法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設令”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各來源的詳細分析:

  1. 基本含義

    • 假使/假設:表示假設某種情況存在,常用于古文中引出條件句。
      :唐代狄仁傑《谏造大像疏》中“設令雇作皆以利趍,既失田時,自然棄本”,意為假設雇傭工匠僅以利益驅使,會耽誤農時。
    • 即使/讓步:表達讓步關系,相當于“縱然”“即便”。
      :《漢書·翟方進傳》“設令時命不成,死國埋名,猶可以不慙於先帝”,指即使命運不濟,也要為國捐軀。
  2. 施行號令
    作動詞時,指發布命令或制定規則。如北齊劉晝《新論·法術》中“懸教設令以示人者,法也”,強調通過法令來規範行為。

  3. 使用場景與演變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需注意在不同古籍中的具體語境差異,例如《列子·仲尼》中的“設令發於餘竅”屬于假設用法,而《續玄怪錄·蘇州客》中“設令必得”則含讓步意味。

提示:若需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或現代研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新論·法術》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設令的意思

《設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根據某種規定或命令設置某種情況或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設令》的拆分部首為「讠」和「令」,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設令》這個詞最早起源于古代文獻,常出現在曆史、政治、法律等領域的文獻記錄中,用以表示某種規定或命令的設立。

繁體

《設令》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設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設令」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體上與現代漢字相似。

例句

1. 根據公司規定,我們需要設令新的安全标準。

2. 國家發出了一項設令,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接受義務教育。

組詞

設定、設置、設備、令人、指令、命令、法令

近義詞

規定、制定、指定、安排、命令

反義詞

取消、撤銷、廢止、不準、不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