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宴鬼,祭鬼。 清 李調元 《南越筆記·南越人好巫》:“尋常有病,則以酒食置竹箕上,當門巷而祭,曰設鬼,亦曰抛撒。”
“設鬼”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祭祀活動(主要含義) 指古代南越地區的巫俗活動,即通過擺放酒食祭祀鬼神。這一含義來源于清代李調元《南越筆記》的記載:當地人在竹箕上放置酒食,于門巷處祭祀鬼神,稱為“設鬼”或“抛撒”。該行為常用于祛病消災的民俗場景。
引申為欺騙行為(次要含義) 部分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指“故意制造虛假事物欺騙他人”,由“設”(布置)和“鬼”(虛假)組合而來。但需注意,此釋義僅見于少數中等權威性來源,且未出現在《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典籍中,可能屬于現代引申用法。
補充說明:
設鬼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設”和“鬼”兩個字組成。設鬼的意思是假扮鬼怪,以欺騙或恐吓他人。
設鬼的部首是「讠」和「鬼」,其中「讠」是「言」的變體。設鬼的總共有13畫,「設」字本身有12畫,「鬼」字有5畫。
設鬼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古代,人們相信鬼魂可以對人的生活産生影響,因此有些人會假扮成鬼怪來恐吓他人,或者被他人利用來欺騙。
設鬼在繁體中的寫法和簡體中相同,都是「設鬼」。
在古代,「設鬼」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在篆書時期,「設」字的形狀是類似「殳」的形狀,而「鬼」字則與現代寫法相似。在隸書時期,「設」字逐漸演變為現代的形态。
1. 他們在萬聖節的晚上設鬼吓唬路人。
2. 她會設鬼來讓那些欺負她的人後悔不已。
設心、設想、設卡、設局、設備、設施、設立
裝神弄鬼、縱虎歸山
真實、誠實
【别人正在浏覽】